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
  網 ,最快更新冠冕唐皇</a>最新章節!

  李隆基兄弟幾人也在車上掀起了車簾,圍觀了這一場鬧劇,心中自然不無好奇。

  李成義視線在人群中掃了一眼,抬手指了指一個看起來有些麵善的人,將之招到麵前來詢問道:“那個王阿忠是什麽樣人、做了什麽惡事?竟然如此招人怨恨、他那故主又是什麽大人物,怎麽呼喊出來,群眾都不敢再動手毆打?

  聽到李成義這問題,那人先是故弄玄虛的長歎一聲,然後才指著那王阿忠離去的方向說道:“說起這個王阿忠,也實在是讓人怨憎又同情。他這一番身世啊、真是……唉,這人往年也是一個體麵人物,曾是聖人潛邸舊員,同今朝劉相公等一期進了王邸,結果卻在聖人得誌之前辜負背棄……

  這人一番賣弄,語調混亂,但也算是講明白了那個王阿忠的身世。原來這人名王仁皎,算得上是當今聖人的鞏固元從,結果卻不知因為犯了什麽大錯遭到聖人的驅逐,自然也就錯過了伴隨聖人、雞犬升天的機會。往年與其資曆相當的劉幽求等俱封爵拜相,唯他仍落寞於人間。

  至於眾人對他的怨恨,其實也談不上,頂多是覺得這個人周身晦氣,明明大好的機緣擺在麵前、結果卻沒有抓住,讓人既覺得惋惜,又覺得可笑。尋常望見,若是心情不錯,或還打趣取笑幾句,但若是心情不佳,則就不免要如眼下這般遷怒其人晦氣連累到自己。

  聽完這人的講述後,李成義等兄弟幾人也不免感慨不已,甚至有幾分物傷其類的感受。如今的他們,處境雖然不如那王阿忠淒慘,但也有些類似。如果他們阿耶不死,大權不曾旁落,他們兄弟也不至於遭此人間冷落。

  且不說李成義與李隆範不無同情的小聲議論,李隆基在聽完返回車中後便皺眉沉吟起來。過了一會兒之後,他抬手喚來車旁一名宦者親信,小聲吩咐道:“你去跟上那個王阿忠,避開閑雜耳目,將他引到人煙稀少處稍作等候。

  宦者聞言後便點頭應是,小心翼翼的往人群外圍移動過去,很快便脫離了人群,向夜幕中行去。

  楊家疏散賓客的進程還在繼續著,李隆基心中有事,便不想再逗留於此,抬手吩咐楊家仆員們開辟出一條行道,以供他們兄弟先行一步。

  很快車駕便轉出了坊門,在坊外大街拐角的樹蔭下,李隆基又吩咐車駕暫且停下來,從車內摸出一襲不起眼的布袍罩住他那華衫,然後吩咐兄弟們:“你們隻當伴我一同歸邸,我有些事務,明日再歸。

  “三郎你要去哪?注意安全……

  李成義見狀下意識問了一句,但見李隆基並沒有要回答的意思,於是便又叮囑了一番。

  他們幾個少王眼下雖然頗受冷遇,但終究也曾是皇子之尊,京中對他們或是不乏耳目監察,但也不會細致到全無漏洞。而且從洛陽到乾陵服喪這幾年時間裏,身邊仍有近百忠仆不離不棄的追隨,並不會事到緊要無人可用。

  車駕在樹蔭下短留片刻,李隆基下車後便與幾名仆員貼靠著大樹站立起來,等到自家車駕離開之後又過了好一會兒,才從樹蔭下行出,折轉回剛剛行出的坊門。

  這會兒坊門內外因為楊家賓客散場的緣故而雜亂得很,也沒有什麽人留意到這一行,所以李隆基很順利的便又潛回了坊中。

  入坊之後,一行人轉揀偏僻處遊走,很快便在楊氏府邸街後曲巷中發現了等候在此的仆員。

  “郎君,那人已經被引到坊內一處酒鋪……

  聽到宦者稟告,李隆基便點點頭,抬手一擺說道:“頭前引路。

  一行人在曲巷間又折轉前行,從東曲一直走到北曲,旋即便聞到一股酒肉混雜的氣息,抬眼望去,便見到一座前後兩座跨院的酒鋪。

  大唐立國之處,對於坊市的管理還是極為嚴格的,各種買賣經營不得混雜於民坊之中。但坊民們日常用度需求難免,也都沒有那麽多的時間去出入兩市,起先是有坊戶專門代買物料,漸漸的就發展成了坊中的鋪業。

  朝廷開始時還管一管,但這限製也是越來越寬,特別到了近年,索性完全放開了這方麵的管製。隻要這些坊間鋪業並不大肆破壞行情規定、售賣禁貨,便也任由存在。

  坊中這座酒鋪生意很是不錯,外間廳堂裏坐了七八桌的客人,多數都是坊中的住戶。宵禁所禁止的隻是坊外行走,至於坊中,哪怕通宵達旦的鬧樂,也都不會過問。

  宦者早就將事情安排妥當,一行人不在外堂就坐,在鋪員的引領下直往內院行去。剛剛轉過一道影壁,便聽到一間廡舍中傳來拍案咒罵聲:“怎麽還不取酒來?莫非擔心老子沒錢?

  李隆基聽到這話後便皺了皺眉頭,但轉念想到其人際遇之跌宕便也略有釋懷,換了任何人受到這種打擊,隻怕都難以承受,有一些言行上的放縱也是在所難免。於是他便也收拾一下心情,直往屋內行去。

  王仁皎本是一臉不耐煩的坐在屋子裏,抬眼見到這一行人走入,視線一轉便落在了李隆基的身上,凝望片刻後忙不迭翻身而起,入前先作叉手、片刻後更雙膝一軟拜在席前,同時口中不無驚詫惶恐道:“浪人無狀,竟不知是大王屈尊召見……

  “王君認得我?

  李隆基見王仁皎一眼便瞧出了自己的身份,不免有些好奇的笑語道。

  聽到這話後,王仁皎嘴角先是泛起一絲苦笑,然後又垂首歎息道:“小民舊未受人間嫌棄之前,也曾蒙恩出入禁苑幾遭,大王儀容英姿也是深刻於心,雖然已經是遠超當年,但也略有端倪可追。

  李隆基聞言後也歎息一聲,轉又說道:“既然於此處相見,應知彼此俱不從容。今日召見王君,並無別樣懷抱,隻是失意之人相見而生親近。

  “大王尊貴麟種,豈是卑濁小民可以同情比較……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 x推薦你喜歡的小說 領現金紅包!

  王仁皎這會兒收起了那一副失意放縱的姿態,隻是垂首恭聲的回應,一直等到李隆基落座席中,自己才又小心翼翼挪至一處空席外,等到李隆基擺手示意,這才坐了下來。

  “此間場合雖然並不莊重,但也是我設席請客,怎麽不先將酒食奉進,累我客人拍案催討?

  坐定之後,李隆基便望著先行布置的宦者不悅說道。

  而王仁皎聽到這話後又連忙說道:“是小民卑劣無狀,並非仆員失禮。

  李隆基又訓斥仆員幾句,然後吩咐仆員盡快將酒食送進來,等待的間隙,他饒有興致的打量著王仁皎。眼前這人看起來的確是落魄得很,須發不加修理、臉頰上還殘留著剛才在楊氏府前被人毆打後留下的烏青,但在這一份狼狽之外,還是能看得出相貌堂堂的幾分底色,並沒有完全被生活的苦難催磨得沒了形態。

  這樣打量一會兒之後,李隆基突然長歎一聲,開口說道:“人言當今世道諸般是好,我卻不以為然。若世道果真良善得無可挑剔,何至於讓足下這樣的良才懶散落魄?

  王仁皎聽到這話後,臉上卻並沒有什麽明顯的神情變化,隻是有些悵惘道:“大王此夜既然召見,想是方才在楊郎將家門前也曾見小民那番厭態、或是也曾細問身世曲折,但俗人所知,仍是微淺。小民淪落此境,確是罪有應得。如今周身上下,實在沒有一點良才可稱。雖然不知大王因何折節來見,但名王垂青、亦有經曆。若言不能動人心事,大王也不必再費心思擬無聊的言辭。

  聽到王仁皎這麽說,李隆基不免有些羞惱,隻覺得這家夥已經落魄到如今這一步、但心底裏似乎還有一些看不起自己。

  他正值年少氣盛,心中感到不爽,自然也不作按捺,於是便冷笑道:“想要勾動王君心事,那可讓人為難了。往年那麽大的際遇,王君尚且不急爭於人前,大有古賢者淡泊之風。小王宗家後進,事外的閑人,憑什麽敢豪言能超越前行者?

  王仁皎聽到這一番嘲諷,一時間也是有些失語,垂首片刻後才又自嘲一笑,並歎息道:“是小民狂妄浪蕩了,曾承日月之光的照耀,方今故眷不複,竟然還鬥膽覺得星光隻是尋常……今日能得大王禮下招待,也的確是感激不已。

  “今日見你,王君也不必多想,我隻是有些好奇,究竟何種事機的耽誤,能讓王君你折戟於已經行至半途的青雲之路?

  小小的抒發了一下心中的不滿,李潼才又充滿好奇的說道。剛在在楊家門前那人所言雖然不少,但也沒有說到王仁皎遭到聖人厭棄驅逐的真正原因。而隻有搞清楚了這一點,他接下來才能對症下藥的進行交談。

  這時候,酒菜也都陸續送了上來。王仁皎抬手將酒水倒在了杯中,燈光下細望片刻,然後才又抬頭說道:“若大王隻憑這村釀濁湯,實在不足以讓小民回想細說那慘痛故事。

  李隆基聽到這話,眸中又閃過一絲惱色,然後又說道:“瓊漿佳釀,邸中自有。但我亡父蔭留不多,自不可能逢人濫給。王君如果想分飲,還是要讓我見到你的不尋常處。 <ter class="cle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