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啟航前夕
聽我說完,張也說好吧,現在就去。
我搖搖頭說:用不了那麽多人,我,徐克,李良,陳洋。我們四個去就好了。
周若晗說:“是呀,我們不懂船舶,去了也幫不上什麽忙。人去多了,反而礙事。”
我說:“這兒就交給你們。”
正要出發,徐克一摸後腰,發覺斧子沒在身上,又跑回他住的地方,一會兒功夫,帶著短斧回來。四人拿了槍支與紫光炸彈,就驅車前往營口港。
出了小鎮,一切都與我所料的相同,我們先前已經清理了這片區域的大部分喪屍。路上隻遇見一位張牙舞爪,想要攔住汽車。我定睛觀望,勉強認出他頭頂被膿血所塗染的東西是一頂安全帽。下一秒,他就被攔腰撞斷,被我們遠遠甩在後麵。
徐克開車極猛,到了港口,毫無征兆的一腳踩下刹車,我幾乎要撲在擋風玻璃上。回頭看看另外兩人,也是被這急刹嚇得不輕。
一陣海風突然吹拂在我們的臉頰上,我們不約而同地望向大海。無垠的水麵鋪滿了視野,風聲中忽而摻進幾聲鳥鳴。如果那些生鏽的起重機脫離了視線,在壯闊而寧靜的海景前,誰會相信自己處在一個喪屍肆虐的時代?
我將這份震撼收進心裏,隨著陳洋下車尋船。沒走多遠,陳洋忽然停下腳步。
怎麽了?徐克問。
陳洋向遠處一指我們還真是幸運啊。
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隻見一艘漆成紅黑兩色的貨輪。這艘貨輪停在船台上,我剛下車的時候,還以為它也是泊在水裏,這時發現,這艘略帶鏽跡的貨輪,不知道要比泊在鹹濕海水裏的船隻,要強上多少倍。
就是它了!我興奮地說。
陳洋上下端詳一番就它吧。天色還早,不如我們進去勘探一番。救世主,您覺得如何?
四人上了貨輪,我抬腳跺了跺護欄,雖然生鏽,但還挺結實。
另一邊,陳洋打開了通往船艙的門。一股腥氣帶著灰塵撲麵而來。
蹲下!
徐克突然一聲大吼,猛振右臂,鋒利的短斧應聲甩出,從陳洋的頭頂飛過,堪堪砍下了他前麵喪屍的頭顱。再看那無頭的喪屍,十指烏黑的指甲,已逼近陳洋的咽喉。
陳洋完全沒有想到鏽跡斑斑的鐵門後會有喪屍,臉色都嚇白了。
徐克哼一聲,“下次注意點,別先入為主的認為,門都生鏽了,後麵就不有喪屍。”
李良拍拍陳洋肩膀,鼓勵道:“下去,注意一點,沒有什麽好怕的。”
陳洋受此驚嚇,不過膽氣仍在,拿出電筒點亮,搶在李良前頭進了艙門。
大災難發生的時候,這艘貨輪似乎剛做好了下水的準備,曾經的船員還滯留了不少。
由於喪屍們智力低下,不會開門,很多艙室都有屍嚎的聲音。
四人挨間搜查過去,順手就解決了這些瘦骨伶仃的活死人。在駕駛室的一角,李良還發現了一隻喪屍。喪屍身上的製服,表明了船長的身份,被陳洋一刀結果。
搜遍全船,四人又兩兩配合,把所有的喪屍屍體搬上甲板,推入了大海。船上不免留下了腐肉與膿汁,看起來就讓人胃袋抽搐。不過得到了一艘中型貨輪,還是讓我們覺得沒有白費功夫。
太陽已經向海平麵墜去,我們披著傍晚的霞光,趕回了營地。
我給陳洋說了聲,讓他將船隻需要檢查修複的地方列好清單,明天給我。便走回了自己的房間。
愛麗絲躺在床上,已經沉沉睡去。我剛才關門的聲音稍重,也沒有吵醒她。
說老實話,有個女人躺在身邊,總是能讓我感覺自己是真切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但是今天,也不知道什麽原因,我即使用手把愛麗絲摟在懷裏,兩個人的溫度相互交融,我也總覺得有些虛幻。末世前的生活,與之後艱難求生的十年,竟都像是一場夢境,叫人迷茫又悵然。
這應該是一些特殊的日子讓人心緒不寧吧?今天是屍變十周年。
2028年6月15日。多雲轉晴。屍變十年零10天。
十天來,漢斯、陳洋、東野誌明三人領著一些有點專業基礎的隊員,將貨輪基本修複完成。雖然貨輪外部依舊是鏽跡斑斑,但陳洋信誓旦旦地承諾,這絕對隻是不關乎安全的外表問題。
隊伍已經全部上了船,李良就組織一些人捕魚,修複組日夜不休,宣布完工的時候,在海邊捕魚的人們收獲也不小。
他們輪班盯著海麵,防止有喪屍飄來。另外的人或紮下水去,摸尋吸附在礁石上的貝類;或撒下漁網,合力拉起一網網魚兒。沒有汙染,這裏生物數量激增。
晚上,張也搞了個小小的慶功宴,我端著酒杯,突然想起一事,問不遠處自酌自飲的陳洋問道:船修好了,怎麽下水?
陳洋酒量不錯,半瓶酒下肚,口齒竟然還算清晰,說道這是個橫向船台,隻要差人把右邊螺栓卸了,船就能順勢滑到水裏,就完事了。
我想象了一下這個場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幅度這麽大,不會側翻吧?起重機壞了,我們可救不起船。
陳洋擺擺手:造船的時候就有安全傾斜角度的,這船連貨都沒載,肯定沒啥問題。
李良端起酒:“幸虧有陳洋,來走一個。”
放下酒杯,李良又問陳洋:“兄弟,你老家哪裏的?”
陳洋回答說:“東北的。”
明夏笑笑:“嗬,咱倆還是老鄉。來,幹一杯。”
陳洋滿臉堆歡,用東北腔調說:“明夏哥,沒想到俺們是老鄉。”
陳洋酒到杯幹,不一會兒醉了,大著舌頭說醉話:“我覺得活到今天,不容易啊……能一直做個身心健康的人,更不容易。
徐克笑了笑:“這小子有些天真。”
喝著酒,蔡教授問:“船修好了,準備什麽時候出發?”
李良回答說:“後天吧,讓大家休息一下。”
蔡教授說:“還是越早出海越好。”
我想了想說:“要不就明天。”
我搖搖頭說:用不了那麽多人,我,徐克,李良,陳洋。我們四個去就好了。
周若晗說:“是呀,我們不懂船舶,去了也幫不上什麽忙。人去多了,反而礙事。”
我說:“這兒就交給你們。”
正要出發,徐克一摸後腰,發覺斧子沒在身上,又跑回他住的地方,一會兒功夫,帶著短斧回來。四人拿了槍支與紫光炸彈,就驅車前往營口港。
出了小鎮,一切都與我所料的相同,我們先前已經清理了這片區域的大部分喪屍。路上隻遇見一位張牙舞爪,想要攔住汽車。我定睛觀望,勉強認出他頭頂被膿血所塗染的東西是一頂安全帽。下一秒,他就被攔腰撞斷,被我們遠遠甩在後麵。
徐克開車極猛,到了港口,毫無征兆的一腳踩下刹車,我幾乎要撲在擋風玻璃上。回頭看看另外兩人,也是被這急刹嚇得不輕。
一陣海風突然吹拂在我們的臉頰上,我們不約而同地望向大海。無垠的水麵鋪滿了視野,風聲中忽而摻進幾聲鳥鳴。如果那些生鏽的起重機脫離了視線,在壯闊而寧靜的海景前,誰會相信自己處在一個喪屍肆虐的時代?
我將這份震撼收進心裏,隨著陳洋下車尋船。沒走多遠,陳洋忽然停下腳步。
怎麽了?徐克問。
陳洋向遠處一指我們還真是幸運啊。
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隻見一艘漆成紅黑兩色的貨輪。這艘貨輪停在船台上,我剛下車的時候,還以為它也是泊在水裏,這時發現,這艘略帶鏽跡的貨輪,不知道要比泊在鹹濕海水裏的船隻,要強上多少倍。
就是它了!我興奮地說。
陳洋上下端詳一番就它吧。天色還早,不如我們進去勘探一番。救世主,您覺得如何?
四人上了貨輪,我抬腳跺了跺護欄,雖然生鏽,但還挺結實。
另一邊,陳洋打開了通往船艙的門。一股腥氣帶著灰塵撲麵而來。
蹲下!
徐克突然一聲大吼,猛振右臂,鋒利的短斧應聲甩出,從陳洋的頭頂飛過,堪堪砍下了他前麵喪屍的頭顱。再看那無頭的喪屍,十指烏黑的指甲,已逼近陳洋的咽喉。
陳洋完全沒有想到鏽跡斑斑的鐵門後會有喪屍,臉色都嚇白了。
徐克哼一聲,“下次注意點,別先入為主的認為,門都生鏽了,後麵就不有喪屍。”
李良拍拍陳洋肩膀,鼓勵道:“下去,注意一點,沒有什麽好怕的。”
陳洋受此驚嚇,不過膽氣仍在,拿出電筒點亮,搶在李良前頭進了艙門。
大災難發生的時候,這艘貨輪似乎剛做好了下水的準備,曾經的船員還滯留了不少。
由於喪屍們智力低下,不會開門,很多艙室都有屍嚎的聲音。
四人挨間搜查過去,順手就解決了這些瘦骨伶仃的活死人。在駕駛室的一角,李良還發現了一隻喪屍。喪屍身上的製服,表明了船長的身份,被陳洋一刀結果。
搜遍全船,四人又兩兩配合,把所有的喪屍屍體搬上甲板,推入了大海。船上不免留下了腐肉與膿汁,看起來就讓人胃袋抽搐。不過得到了一艘中型貨輪,還是讓我們覺得沒有白費功夫。
太陽已經向海平麵墜去,我們披著傍晚的霞光,趕回了營地。
我給陳洋說了聲,讓他將船隻需要檢查修複的地方列好清單,明天給我。便走回了自己的房間。
愛麗絲躺在床上,已經沉沉睡去。我剛才關門的聲音稍重,也沒有吵醒她。
說老實話,有個女人躺在身邊,總是能讓我感覺自己是真切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但是今天,也不知道什麽原因,我即使用手把愛麗絲摟在懷裏,兩個人的溫度相互交融,我也總覺得有些虛幻。末世前的生活,與之後艱難求生的十年,竟都像是一場夢境,叫人迷茫又悵然。
這應該是一些特殊的日子讓人心緒不寧吧?今天是屍變十周年。
2028年6月15日。多雲轉晴。屍變十年零10天。
十天來,漢斯、陳洋、東野誌明三人領著一些有點專業基礎的隊員,將貨輪基本修複完成。雖然貨輪外部依舊是鏽跡斑斑,但陳洋信誓旦旦地承諾,這絕對隻是不關乎安全的外表問題。
隊伍已經全部上了船,李良就組織一些人捕魚,修複組日夜不休,宣布完工的時候,在海邊捕魚的人們收獲也不小。
他們輪班盯著海麵,防止有喪屍飄來。另外的人或紮下水去,摸尋吸附在礁石上的貝類;或撒下漁網,合力拉起一網網魚兒。沒有汙染,這裏生物數量激增。
晚上,張也搞了個小小的慶功宴,我端著酒杯,突然想起一事,問不遠處自酌自飲的陳洋問道:船修好了,怎麽下水?
陳洋酒量不錯,半瓶酒下肚,口齒竟然還算清晰,說道這是個橫向船台,隻要差人把右邊螺栓卸了,船就能順勢滑到水裏,就完事了。
我想象了一下這個場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幅度這麽大,不會側翻吧?起重機壞了,我們可救不起船。
陳洋擺擺手:造船的時候就有安全傾斜角度的,這船連貨都沒載,肯定沒啥問題。
李良端起酒:“幸虧有陳洋,來走一個。”
放下酒杯,李良又問陳洋:“兄弟,你老家哪裏的?”
陳洋回答說:“東北的。”
明夏笑笑:“嗬,咱倆還是老鄉。來,幹一杯。”
陳洋滿臉堆歡,用東北腔調說:“明夏哥,沒想到俺們是老鄉。”
陳洋酒到杯幹,不一會兒醉了,大著舌頭說醉話:“我覺得活到今天,不容易啊……能一直做個身心健康的人,更不容易。
徐克笑了笑:“這小子有些天真。”
喝著酒,蔡教授問:“船修好了,準備什麽時候出發?”
李良回答說:“後天吧,讓大家休息一下。”
蔡教授說:“還是越早出海越好。”
我想了想說:“要不就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