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隻願生生不息
  苑博娶了郡主第二女沁雪,一個文質彬彬,一個知書達禮,後來查出沁雪生不了孩子。

  就連梵羽也開口讓他再納幾房妾室,可是苑博重情,後來一直不納妾隻真心實意待著沁雪,梵羽柳永輝感動得無言以對,梵羽又帶了瓜果黃紙,來佳逸塵吟墳前大哭著道;看看你們養得好兒子,像你張佳吟!真死心眼,我都同意他納妾了,娶了沁雪沒生孩子竟然竟然也願意一心一意過一輩子!你說說我欠你了多少?

  郎坤和征華不忍哥嫂孤獨,於是郎坤過繼了一子,征華過繼了一女給苑博……

  後來苑博憑著才學,自己開辦學院,當了學問大家,底下學生根基,後來履及六部一十三省兩京,而某些朝臣幾次想叫停的苑博的學院,可惜,反而推波助瀾,學子越來越多,甚至就連夜裏都有人貼著牆根在王府門口,隻求授學。沒辦法,學院更加越來越壯大……而且,苑博的授學非常上道,聽課的人五湖四海集結,成為了朝廷官員的人也越多。隱約還有好些位學子最終做到了閣老朝相,替王家最終平反埋下了根基。

  郎坤娶的是早年上門受資助的周家,周小束的女兒,後來周小誌做官有了些起色,也位居七品,八品……

  郎坤與夫人生了三個兒子,自己在京開了幾家古董行後來發現當鋪賺錢,懂琴棋書畫,頗有些有頭有臉的人物請他去做座上賓,他倒也看人,若自個兒願意就去,不願意就算是閣老侯爺請去,拿了多大酬金他也未必多看一眼。

  也在推杯換盞間,輕描淡寫與那些高官“提醒”幾句政務,在引用典故,座上賓去下棋時,判別許多冤假錯案。最後,直到有人問起了他表姐宗說舅舅的女兒……倒給某位內閣十分上進的庶孫,勾帶了姻緣。接著自己又開了當鋪,愣頭青吃了很多虧也被騙幾次,受挫,心灰意冷。聞英還是打聽而來,隻怨聲載道他不早些來找自己和言晶,白白吃虧那麽多。

  喊了石牒瑾那個貨,好不容易她回信來複,不是在陝西就是在雲南,生意做到兩京十三省,郎坤於是跟著這位大名鼎鼎響遍京城閨閣所有的小姐的“毒瘤”姨娘學做生意去了。

  後來石牒瑾通過與白家,雲家的聯手做生意更加如日中天,然後,還想著做外洋生意,造了幾艘大船沿著當年鄭和的路線,一路與外國人打交道,跟著那個藍色瞳孔的洋人到處遊山玩水,還出了幾本雜記,在坊間流傳於世。

  征華長的頗似其父,昔日舊友見了都稱是其父之子,不聞其人都知道他。學問極大,想過做官,後來還是想及家裏事引,終歸心中憤懣,念及父母亡故之事,耿耿於懷。

  故一頓深山幹脆不做官隻做後幕,成為多位內閣多位政要幕後指點江山之人,手上不染朝政卻實實在在知道一舉一動,甚至牽引朝局。嘉靖後來都忌憚……無可奈何,誰讓征華既不是官,也非什麽不正經的人。又撰寫多部時聞小撰,於畫於詩於詞於歌賦樣樣具精通,娶了位樣貌普通,家世平平,才情不通之女,在外人看來最是不配的。

  但於征華而言隻需一位掌家料理的主母,忙前忙後讓他後顧無憂即可。生了一男兩女,而征華一心撲在學問。

  其實,最初原本,張聆虞欲把女兒宋涵纓嫁與他,征華與涵纓一切很合適,她懂他所有才華,她醉心他的文章,隻是聆虞一心想讓女婿有個好前程,多次勸說他出仕,奈何他已決心不做官,叩於府前求聆虞成全……

  結果聆虞心一狠不顧梵羽還有穆梨上門勸阻,還想逼一逼他,就與別家商議了婚事。他得知涵纓議嫁後……征華隻送來了一幅畫,人並沒來,他在院子裏吹了一夜的風,一夜未眠,大病一場倒在茅屋裏不久就與照顧他的女子成婚了。後來,涵纓嫁了第三年,鬱鬱而終隻讓人送了封書信給他……他收到後隻是笑笑,獨自在書房裏,又坐了一宿。

  星雲幼時的記憶不記得了,忘了爹娘,忘了兄長,兄長多次來看她……想喚醒她的記憶,到了十歲,苑博接她回家,帶著她走過爹娘住過的院子,告訴她爹娘的故事,指著牆上的畫說:那是爹那是娘,他們都很好!隻是走得早,你小時最愛粘著娘,打翻墨水偷懶不練字。

  慢慢的,她記起了她娘的模樣,可是她仿佛也驗了那張家女兒命薄的運數,隻長了十八歲,眼看著出嫁了,在出嫁半年前,得了咳血症本來瓣弦見狀很不好欲馬上辦婚事,轎子都備好了結果,星雲還是沒熬過去……

  對於瓣弦打擊太大了。她捧心上愛護了十幾年的女兒,穆梨梵羽看著女孩離世的模樣,想起了她娘,都隻恨老天不公,為什麽要帶走這麽好一個孩子哭的都斷聲了。

  趙媽媽的孫女自小服侍著她大的小琴一下就殉主了。靈堂上,四位夫人,梵羽聞英瓣弦穆梨哭的淒慘,止都止不住兒子去扶都不許,雲兒,你怎麽像你娘啊!年紀輕輕,年紀輕輕你連君磊都不嫁了麽……

  喪事後,瓣弦接著病倒了,受了如此打擊病來如山倒,抑鬱了好長一陣子,那逝去的不當是星雲更是她的半顆心……仿佛眾人最後那點與佳吟的聯係都被掐滅了……

  直到後來,穆梨又想著征華的大女兒該大了,急端端來給長孫聘妻。沁雪倒把繼來的女兒嫁了回家去。

  一來二去,梵羽又得了這麽一個孫子輩的王家的孫媳,隻是梵羽滿頭花發漸生垂暮之年,看著這個孫媳卻再也找不到當初她祖母年輕時候的風華了。征華的兩個女兒被梵羽和穆梨分了做孫媳。

  大哥宗說還有弟弟宗儉去了南京做了錦衣衛,大哥也生了一女,宗說哥哥和李氏嫂嫂看著女兒那模樣,昔日見過佳吟的人都說此女長得像姑姑佳吟,瓣弦著急讓人去打聽……

  宗儉也有了兩女,他於功名上倒有了一些成就,繼承了祖父讀書的風骨。後來的事,瓣弦見了這三位侄女,都不盡她意,婚事隻能作罷。不過,臨前把這三個女孩的名聲在好幾次京中貴婦聚集的場合,宣講了一番。

  這三個女孩後來,倒個個高嫁了。

  大哥的女兒嫁的是內閣首輔庶孫,本來沒想著坐得位置多高,隻不過嫁的這庶孫出息,步步高升。

  宗儉的大女被鄧翩看上了,給自己兒子聘了做妻,單子桓位置已經到了四品,家中隻有一個兒子,後來大女也跟著夫婿做外任沒留京,屢建功績,官聲起色越來越好,幾次家裏遇險境,一家門楣都叫她撐起來,越來越有她姑姑的模樣。

  冥冥中注定一樣,仿佛此女遭遇的就是當年她姑姑和姑父的境地,隻不過,她所處的朝代已經變革了。婆婆鄧翩看著她都是驕傲的,直道:姑姑都那麽好,沒理由侄女不好,我看人眼光還是不錯的。想起了她早去的姑姑張佳吟……那個女子可真是讓人好生惦記啊!

  宗儉小女嫁給了一位小世子,雖是旁支王爺可依然當了正妃,於宗儉這樣的小官出生來說是撿了大便宜的,不過本朝太子議妃選妃都是來自民間因此沒有什麽好顧忌的,宗儉小女嫁去,一下就做了正室王妃,後來才知道,當年是太欣郡主還有成山侯嫡女王瓣弦給太妃做保才成就了這姻緣。

  三個女子都當了高門大戶的主母,且在京城有著昔日姑姑攢下極好的人脈,還有外任時姑姑姑父的官聲,民望。那些交好的老夫人都頗願意給她們三人幾分薄麵,這其中梵羽和瓣弦,聞英,穆梨自然出了力。或許也有當年姑祖母當過太後的緣故,無論怎樣,這三個女孩子運氣是極好的……

  袖容嫁給孔貞幹,孔貞幹到了三十八歲也終了,當了短暫的幾年衍聖公,臨前告訴袖容說了很多話,袖容生了兩個兒子,她看著他的模樣倒也不怨他走的早,她此後多個歲月守著兒子過日子。苑博還有郎坤,征華,洲洲每年過節都送禮還定下一年去探望她兩次的約定,她又獨個活了五十多歲,張羅好了兩個兒子的婚事,再沒有什麽牽掛的了。

  洲洲自小聰明,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後來也與阿筧一樣醫術了得,常常一個人遊走四方,施貧濟世,如果說幾個兄長在朝堂幕後上頗有建樹,那洲洲就是以醫造福百姓為夙願。他活成了他爹娘想活成的模樣,也繼承了阿筧高超的醫術,有泗鵠醫館,有時坐堂看診有時去去後山挖草藥。

  其實,他從吟姨留他的書信他已經慢慢猜出了他的身世,不過一切於洲洲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當下,重要的是他也遇見了他最心愛的女子,有時采采桑葉,有時候坐在院中的藤椅上,看著她攜手一生,共盡餘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