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
  朱祁鈺是極為幸運的。

  大明的鐵料其實是高磷鐵料,磷被空氣氧化之後,會被白雲岩還原成磷,重新進入鋼水之中,如果鋼水中的磷過高的話,就會一擊即碎,不堪大用。

  土法煉鋼的年代裏,不合格的鋼,大多數都是高磷。

  中國幅員遼闊,但是高品質的鐵料其實很少,鐵料大多數不堪大用。

  他的幸運就幸運在,景泰爐的防火內襯磚和耐火土,是堿性材質,由白雲石打碎製成的耐火磚。

  再加上添加在物料中的石灰石,可以讓鋼水脫磷,才獲得了大成功。

  這沒關係,朱祁鈺已經決定每年少做兩套常服。

  支持王恭廠進行大規模的實驗,如何配料,如何控製爐溫,如何改進爐前包。

  他少做兩套衣服,可以支撐王恭廠實驗上千次了。

  “總之,是一個好的開始。”朱祁鈺看著偌大的景泰爐,換好了衣服,終於鬆了口氣。

  鋼鐵,是一個國家的脊梁,無論何時都是如此。

  朱祁鈺誌得意滿的看著景泰爐,這裏就是新大明帝國的起點。

  他看著腳底下的鋼錠,頗為感慨的說道:“於老師父,朕有個想法,大明的工匠隻有匠戶和住坐工匠兩種,隻有住坐工匠有月鹽可以拿,我們是不是可以進行分級。”

  “厘清大明工匠們的技術能力,順便鼓勵工匠們技術進步?”

  合理的、靈活的利用製度、規定,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是朱祁鈺追求的目標。

  於謙顯然一愣,俯首說道:“臣也曾經想過,但是畢竟都些奇淫巧技,登不得大雅之堂,臣這幾天就寫好奏疏,呈陛下禦覽。”

  奇淫巧技…

  在宗族禮法的大背景下,工匠們的技術都是奇淫巧技?朱祁鈺對此嗤之以鼻。

  “嗯,於老師父,早些休息去,朝堂是戰場,瓦剌人也要來了。”朱祁鈺非常肯定的說道:“於老師父以後還是莫要熬夜的好。”

  “謝陛下體恤。”於謙恭敬的行了個稽首禮,送離了朱祁鈺。

  他沒有遵循皇帝的命令去睡覺,而是在景泰爐周圍的鋼錠上穿行,偶爾他還會蹲下,查看著鋼錠的切口,露出一些欣慰的笑容。

  在於謙看來,他一點都不害怕瓦剌人。

  就像他說的那樣,大明京營裏的精銳戰死了,還有備操軍、備倭軍,還有他,他們戰死了,還有其他的大明人站出來,前赴後繼。

  大明不怕戰敗,但是他卻是深深的畏懼著,大明失去了進取之心。

  這對一個王朝而言,是致命的。

  今天大明一場大病不死,卻畏頭畏尾,平衡、綏靖、妥協,那大明總有一天會亡的。

  好在,趕鴨子上架的大明新帝朱祁鈺,似乎並不是一個甘於守成的君王。

  他拋了拋手中的鋼錠,扔在了砂土之中,拍了拍手,雙手放在背後,向著馬廄而去。

  他一直在想,為什麽比鐵水涼的空氣灌進去,鐵水的沒有凝固,反而變得更加熾熱。

  這種事為何如此怪異,難道說朱祁鈺真的是應天運而生?

  朱祁鈺知道答案,其實就是鐵水中碳、錳、矽、磷在充足的氧氣下,充分反應,才讓鐵水溫度再次拉升。

  他今天最大的收獲是一大堆可持續性製備的鋼錠,那於謙收獲的是:大明中興有望。

  大明皇帝回到了郕王府中,汪美麟和杭賢帶著孩子來看了一圈,結果大明皇帝忙於案牘,她們也隻是看了一眼,就黯然離開了。

  兩個美婦對視了一眼,難道是因為生了孩子,所以陛下對她們已經失去了興趣嗎?

  “真是太可惜了。”朱祁鈺頗為感觸的點了點紫荊關的位置,他完全不知道汪美麟和杭賢所思所想,他現在滿腦子都是打退瓦剌人。

  柰子固然好,但是有命才能享受。

  “陛下可惜什麽?”興安送了一盞茶問道。

  朱祁鈺其實一直不想戰爭發生在國門之內,這對民生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

  比如從朝中明公送自己的妻兒南下,無數人南逃,大明向南的大路上,每條路上,都是擠滿了逃難的人,商賈拖家帶口的離開,連產業都丟下不顧,京城內的東西兩個大集,已經門雀可羅。

  這種現象,於謙用兵禍來形容。

  他其實和於謙討論過奪回紫荊關的可能性,但是被於謙否決了。

  如果可以決戰於野,於謙一定不會惜命,但是不可以,六師盡喪的後遺症也在逐步的蔓延。

  大明的臣民們,連在廷文武,都對大明的實力,失去了一定的信心。

  “缺馬呀。”朱祁鈺頗為無奈的說道。

  大明軍隊戰陣可謂是一等一的強,但是缺少馬軍是不爭的事實。

  正統年間,河套其實已經被瓦剌人實際控製,大明缺馬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了。

  大明也從野戰軍逐步淪為守城軍,大明的知府們,現在戍邊最大的成就,就是修了多少城牆。

  “修城牆,而不厲兵秣馬,這就是現在大明朝的現狀。”朱祁鈺感慨的看著堪輿圖,這是個係統性的問題。

  興安放下了茶盞,默默的研磨,想了許久才說道:“陛下,不是臣多嘴。”

  “這大明的朝臣們為什麽喜歡修城牆?原因錯綜複雜,但是修城牆最為省事倒是真的。”

  “征民夫為軍戶,縉紳們,不高興,都去當兵了,誰給他們種田?”

  “練兵費時費力,還不討好,練的好了,朝裏的明公們不高興,就有人說擁兵自重。彈劾一下,都察院的言官們聞風而動,逮著軍將們就開始彈劾,誰受得了?”

  “練的不好,就更別提了,那更是費力不討好,還被人嘲弄。”

  “臣以為這件事還是的緩緩圖之,等到打退了瓦剌人再說。”

  朱祁鈺看著堪輿圖盯了很久說道:“興安,你覺得這一仗,能贏嗎?”

  “不曉得,臣心裏沒譜。”興安選擇了實話實說,這是他真實的想法,他就是個跑得快的小太監而已,軍國大事哪裏懂?

  鳳陽詩社的那篇《布仁行惠議》為什麽被陳循看到?

  因為流傳極廣。

  和興安一樣,其實多數人,對於即將而來的京師保衛戰,沒有任何信心。

  朱祁鈺讓盧忠抓了鳳陽詩社的十四個人,但是這事非但沒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類似的觀點在坊間喧囂,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京師這一戰,不僅要勝,而且要大勝!

  “瓦剌人走到哪裏了?”他憂心忡忡的問道。

  興安猶豫了一下說道:“陛下,明日可能就到紫荊關了。”

  瓦剌人走到哪裏了?

  比興安估計的要快一些,他們已經進了紫荊關內。

  站在紫荊關的城頭上,瓦剌太師也先,看著不遠處的關溝,臉上的笑容無論如何都無法抑製。

  “大皇帝,你知道那裏是什麽地方嗎?”也先用力的拍了拍城牆,指著遠處的關溝大笑著問道。

  朱祁鎮搖頭:“朕不知。”

  也先指著遠處的溝渠說道:“此地名為關溝,居庸關有南北兩道關口,被稱為南北口,而兩側是崇山峻嶺,約四十裏溝穀,叫做關溝。”

  “而居庸關就雄踞關溝之上,東西延展長城,自古就很難攻陷,可以用固若金湯來形容。”

  “皇上,如果你是瓦剌人,你如何攻破居庸關呢?”

  朱祁鎮看著遠處的居庸關搖頭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無須攻破,走到那裏,自然處處拜服,不攻自破之。”

  也先聽聞朱祁鎮如此說,陣陣暈眩,連連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