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敢為天下先
  張永越念,越是心死。

   卻不得不繼續硬著頭皮逼著自己念道:“科學院者,置兩大學士,下置侍學學士、侍讀學士,再置各科侍讀、侍學、修撰、編修等員若幹,轄典簿廳、待詔廳、科學館等。今朕開此先河,為天下計有,特頒此詔,以期明定國是,欽哉,宜傳播天下,鹹使知聞!”

   呼……

   終於……念完了。

   朱厚照已是眉開眼笑,仿佛完成了人間的大事。

   卻見張永又沒有了動靜,便朝張永咧嘴道:“授印,授印!”

   張永才想起來,忙道:“來,將陛下的學印賜太子與方都尉。”

   身後,一個宦官蒼白著臉,戰戰兢兢的抬著一個紅綢蓋著的托盤上前。

   朱厚照又笑開了臉,道了一聲謝恩,起身接過了托盤,取出一枚比巴掌還大的碩大學印,忍不住大笑道:“哈哈哈哈……這印竟這麽大,父皇知我也。”

   方繼藩好不容易的忍下了翻白眼的衝動,心裏想,你一個官職這麽多字,這印小了,字刻得下嗎。

   他還在為暫不都督四海,亦不可經略四海的逗比大學士而懊惱。

   這一次傷心了,他隻想做一個學士啊,這前頭的廢話,不是狗尾續貂嗎?

   宦官又傳給方繼藩一個大印,這印也是挺大的,很沉,雙手才能抱起,因為……刻的字也很多。

   而在身後,無數的師生們,頓時嘩然了。

   置科學院,一切都和翰林院等同。

   這是何等的榮耀啊。

   翰林院之所以被人尊敬,除了入翰林者,多是有為的進士,另一方麵,也是因為,作為秘書機構,他們距離權力的中心最近。

   他們不但有機會接觸宮中,甚至還有建言獻策的權力。

   皇帝不可能全知全能,許多決策,都需先詢問扈從左右的翰林官,翰林官,則用自己的博學,給皇帝提供建議,而這些建議,是可以直接影響決策的。

   這聖心獨斷,固是一念之間,可誰能影響聖心呢?

   難道,將來陛下……還要隨時詢問工學生、醫學生、算學生對策?

   倘若如此,豈不是……大有可為?

   這是何其的榮耀,又是何等的重擔啊。

   許多人的心裏,都不免生出揚眉吐氣之感。

   能入西山書院,學習各科學問的人,固然有其興趣和使命感,他們隻覺得,四書五經之學,難以切合實際,可靠著熱情去學習,遠遠及不上那些憑借利益和地位去學習的人。

   因為熱情會有消退的一日,可利益和身份的不同,才是恒遠之事。

   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裏的讀書,對於士大夫們而言,這裏頭的讀書,可沒有將西山書院各科的書計算在內。

   因為這裏頭的書,隻有一種,那便是四書五經之學。

   因而這各科,哪怕也是學習,也是讀書,可對於許多人而言,依舊還屬於下品末流之學,是被人所輕視的。

   可現在,有了科學院,這科學院甚至在未來,可以和翰林院一爭長短,甚至也有了可供皇帝谘詢,提供建言,利用他們各科所長,影響國家大策的機會呢?

   許多人……眼裏放光。

   更有不少人,眼裏竟模糊起來。

   一群身份尷尬之人,突然得到了認可,這是何其不易的事。

   唯一的美中不足的,就是為啥,會有什麽四海和五洲,這有啥關係嗎?

   怎麽聽著,感覺有點不太靠譜?

   於是大家紛紛看向朱厚照和方繼藩。

   朱厚照麵色從容,咳嗽一聲道:“父皇厚恩,以科學之實務,試圖振興百業,本宮決定了,這科學院,本宮為首,老方為副,其餘其他人選,自當根據各科佼佼者擔任要職。或為各科內部,進行推舉,或根據其學職不同,而授予官職,此事,老方來辦。”

   說著,便將碩大的印掛在了腰間腰間,這麽掛著,似乎有點不太舒服啊,不過不打緊,朱厚照身子好,結實。

   方繼藩已不知該說點啥好了,幹脆朝眾人一吼:“滾回去讀書!”

   嘩啦啦……

   一下子,所有的師生們,統統不見了蹤影。

   片刻之後,書院各處,又傳來了朗朗的讀書聲。

   接下來,就是科學院的體製建設了,如何選拔,如何任官……當然,這其中必須設定一個底線,各科的推選是必須的,可必須得有實際的學職,這學職還是需要論文來展現。

   至於什麽待詔廳、典簿廳,以及科學館,還有其他的下屬機構,都要搭建起來。

   方繼藩是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作為大明統治階級的一員,沒有人比他更愛這個江山,這個朝廷了。

   正因如此,方繼藩才有統治階級,自覺維護大明基業的自覺性。

   想想看,將來陛下遇到了修築河堤的問題,不是去詢問那些隻知道之乎者也的翰林,而是詢問工程學的待詔工學侍讀,他能收獲到什麽建言。想想都很激動人心哪……

   而今,方繼藩的目標,就是吊打翰林院,讓那些躲在翰林院裏,隻知道瞎咧咧的家夥們,接受自己按在地上摩擦的覺悟。

   可是……科學院需要什麽人才呢?

   方繼藩的神色慎重,開始擬定著方案和人選。

   隻是……現在橫在自己麵前,唯一礙眼的,就是這一枚,坨大的印章,怎麽看,都有想摔了這玩意兒的衝動。

   …………

   “劉公,劉公……”

   沈文箭步如飛的趕到了內閣。

   其實等他來的時候,卻發現,這裏早已充塞了都察院還有各部堂的大臣。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點懵。

   王鼇已從方繼藩的主簿那兒,解脫了出來,繼續任他的吏部尚書,這些日子,跟著方繼藩,他見識到了不少下流,可同時,也確實學到了不少東西。

   可現在,他也懵了。

   馬文升背著手皺著眉,長籲短歎。

   張升到現在還沒回過勁來。

   李東陽和謝遷,至今還在神遊。

   消息實在是太駭人了,各部堂都鬧翻了。

   誰曾想到,突然會有這麽一出。

   劉健還算穩的住,他看著許多湧至內閣來的大臣……有咬牙切齒的,有至今還在夢中的,有如熱鍋螞蟻的。

   沈文來了。

   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

   沈文苦笑道:“查過了,待詔房裏,並沒有這份旨意,翰林院文史館,也不曾封存。”

   馬文升立即道:“你的意思是,這封聖旨,根本就是……”

   後頭的話,他沒有說下去,可意味很明顯了。

   矯詔,這肯定是矯詔。

   劉健頷首:“不錯,內閣此前也沒有任何的風聲,想來,這十之,乃是……乃是有人自作主張。”

   他所說的有人,讓所有人意味深長的看了劉健一眼。

   還能有誰?

   可是……這個人……不能說啊。

   於是有人咬牙切齒的道:“方繼藩那個狗東西……”

   這聲音猶如蚊吟。

   大家充分發揮了,我惹不起另一個混世魔王,我總還能罵一罵那個看上去比較好惹一點的吧。

   當然……

   對於這位痛罵的壯士,更多人卻沒有附和。

   因為……有人察覺,另一個,其實也也是不太惹得起的。

   也不是說惹不起,老夫會怕他?

   隻是這個下三濫,什麽事都幹得出來的,老夫是講道理的讀書人,是聖人門下,懶得和這樣的人糾纏計較罷了。

   短暫的沉默之後,眾人詢問式的看向劉健。

   劉健低頭看著外頭送來謄寫好了的‘聖旨’副本,苦歎道:“老夫早就料到,這定是有人自作主張,絕非是出自聖上本意,此事……鬧起來,隻怕有損宮中聲譽,可這般明目張膽的,實是人神憤慨,哎……”

   他歎了口氣。

   自打兒子沒了。

   上了那賊船。

   劉健不但心疼,竟還有一種被人綁票了的感覺。

   自己的兒子,哪怕大難不死,說不準,也會被人弄死吧。

   麵對今天這事,他哭笑不得,良久才道:“諸卿,可終究這不過是兒戲而已,若是鬧將起來,反而遂了某些人的心願,不知道的人,還將這科學院,當了一回事呢。國朝有國朝的法度,陛下隻此一子,且國家立嫡以長,此乃國之本也,是以……老夫的建議是,此事……不必理會,廟堂之上,視其為兒戲,他便是兒戲,諸公勿憂!”

   “可是……”

   許多人皺起眉,不甘心。

   可劉健的話,也不是不在理,鬧起來,你能把兩個在大家眼裏隻娃娃一樣的人怎麽樣呢?

   說穿了,在諸位看來,無論是太子還是方繼藩,都不過是小屁孩子罷了。

   越鬧,科學院的聲勢反而越大……憑白的讓他們的胡鬧,引起了天下人的關注。

   眾人唏噓著,像吃了蒼蠅一般。

   “劉公所言,不是沒有道理。”王鼇此時發話了。

   他皺眉,似乎早就清楚了方繼藩的套路,道:“對於他們,不管,不理,不聞,不問,方為正道。”

   “隻怕禦史們,會仗義執言。”有人不禁憂心道。

   劉健淡淡道:“仗義執言,誰管得住,由著他們去吧,吾等恪守臣道,即可!”

   …………

   第二更,大家點數……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