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欽點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劉錢把頭都磕破了,自是痛疼無比,可現在他顧不上這個。

   倒是弘治皇帝隻是淡然地一揮手,卻是若有所思起來。

   他的腦海裏依舊浮現著方才所見的一幕,想到那商賈,竟是死死抱著方繼藩的大腿,死不鬆開的要方繼藩將烏木賣給他,實是匪夷所思,可這畢竟是商賈之間的事,他還不至太感興趣,更令他在意的是……

   他猛地又想到了那改土歸流,眼眸抬起來,卻是看向在一旁待著的朱厚照,和顏悅色的道:“厚照。”

   “兒臣在。”朱厚照出宮遊玩的興奮勁還沒過去,麵上還帶著激動的紅暈,興衝衝的應和。

   弘治皇帝帶著幾許慈愛地看了朱厚照一眼,才道:“朕也聽你說一說,若是皇兒參加了校閱,朕給你出題,何以定西南,你如何答?”

   朱厚照頓時精神百倍,興奮不已,他毫不猶豫的就道:“父皇,西南的土司,不過是一群小賊而已,哪裏需要這麽麻煩,父皇給兒臣十萬精兵,兒臣發兵三路進剿,管他們服氣不服氣,兒臣先取了十幾個土司頭顱,誰敢不服?這三路兵馬,兒臣也早已想過了,一隊自古道出擊,一道命雲南黔國公府沐……”

   朱厚照自小就好槍棒,喜歡烈酒和駿馬,向往沙場上的事,今日父皇考校他,他自然流露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滿心希望得到父皇的欣賞。

   可朱厚照才說到了一半,弘治皇帝頓時露出了蕭索之色,竟是喃喃道:“別人家的孩子,怎麽就……”

   是啊,南和伯寵溺自己的兒子,那孩子固然是個混賬,看著就不像好東西;而朕也有一個兒子,嗯……總還算是聽話,可人家胸有成竹,再混賬,卻能一語道出西南問題的關鍵所在,而朕的孩子,明明每日都讀書,還算聰明,可偏偏就……

   孩子不但不能寵溺,而且若是天份不夠,還得笨鳥先飛,要格外的嚴加管教才是啊。

   弘治皇帝感慨萬千,目光變得嚴厲起來。

   朱厚照隻聽到了別人家的孩子幾個字,再見父皇目光如電,突然又有一種不太妙的感覺了。

   他結結巴巴起來,不等他繼續道出他尾大的構想,弘治皇帝已是冷哼一聲,厲聲痛斥道:“別人不讀書,你卻讀書,何以讀書者,尚不如不學無術之輩?朕為了你,操了多少心,為了你,請了多少名師,你的書,讀到了哪裏去?你是朕的兒子,將來要克繼大統,承繼祖宗基業,每日隻知道槍棒、刀兵……太祖高皇帝靠馬上得來的天下,難道你為人子孫,卻還妄圖靠馬上來治天下嗎?你少來一副委屈的樣子,從前你每次賣乖討巧,朕都容你,可今日開始,卻絕不準你這樣胡鬧下去了,那改土歸流的文章,罰你抄寫一百遍,少了一個字,朕決不饒你,即便是你母後來求情,朕也絕不再留情!”

   朱厚照懵逼了。

   這是招誰惹誰了,看著父皇疾言厲色的樣子,莫非……這是別人家的爹?

   不過聽到讓他抄寫‘改土歸流’,朱厚照算是明白了,忍不住磨牙,方繼藩坑我啊。

   弘治皇帝餘怒未消,卻又冷靜下來,他氣定神閑,徐徐地將目光落在了案頭上的一堆試卷上,方繼藩那改土歸流的文章尚在,沉吟良久,弘治皇帝提了朱筆,似乎他又猶豫了一下,最終,這朱筆落在了試卷上,在卷尾處畫了一個紅圈。

   隨後,將筆有板有眼的落回那象牙牛角筆筒,方才長舒了口氣。

   ………………

   方繼藩被那王金元死乞白賴的拖著去簽了契約,才帶著鄧健打道回府。

   今日心情格外的爽朗,烏木的事有了著落,這令方繼藩對未來有了信心。

   那沉船的烏木,至少證明了一件事,那便是自己腦中所記憶的事,在未來每時每刻都會發生,曆史並沒有發生任何的偏差,這……是一個無法想象的寶藏啊,通州發生了什麽事,京裏在此後一個月裏會發生什麽,杭州或是南京有什麽變化,那一篇篇在上一世自己所熟讀的府誌、縣誌裏,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發財了。

   方繼藩得意起來,倒是那鄧健,卻是愁眉不展,此刻的他膽戰心驚,他見了皇帝,已是嚇得魂飛魄散,也聽不明白方繼藩和天子說了什麽,不過大多數時候,他看到的是天子對方繼藩怒容滿麵,這令他心有餘悸。

   陛下,不會因為少爺的胡鬧而怪罪吧。

   此時,倒是方繼藩想起什麽了,道:“小鄧鄧。”

   鄧健忙道:“小的在。”

   “方才在外頭的事……”

   “小的明白。”鄧健很善解人意的點頭。

   方繼藩反而不明白了:“你明白什麽?”

   鄧健體貼的道:“伯爺若是知道少爺在外頭惹到了天皇老子,估摸著又要嚇死過去,還有那做買賣的事,小的不會告狀的……”

   自己惹到了皇帝老子了嗎?好像……沒有吧。

   也罷,隨別人如何理解吧。反正在別人眼裏,自己無論做了什麽,準不會有好事。

   方繼藩搖著湘妃扇,心裏唏噓,這一次更坑了,不但要在家裏做敗家子,便是出了家門,為了免得使人懷疑自己裝瘋賣傻,也得是一副混蛋的做派。

   好在……方繼藩已習慣了。名聲再壞,也不會壞到哪裏去吧?

   何況……方繼藩很安心地摸了摸自己袖裏的幾錠銀子和一遝大明寶鈔。

   這是王金元的定金,七十兩現銀,還有九千八百兩的寶鈔。

   到了弘治朝,大明寶鈔已經貶值了許多,再不是一兩兌換一兩真金白銀了,所謂的九千八百兩,實則卻隻能兌換九百多兩銀子,十比一的匯率,可這東西畢竟攜帶方便,後續的銀子以及折價的田契、房契,自然會拱手派人送到府上。

   不管怎麽說,現在有錢了,使方繼藩心安不少。

   行至半途,遠處卻傳來吵吵嚷嚷的聲音。

   方繼藩不是一個愛湊熱鬧的人,可一旁的鄧健卻是眼睛一亮,興奮地道:“少爺,有熱鬧瞧。”

   方繼藩沉默了一下子,然後看著興衝衝的鄧健。

   有熱鬧瞧,瞧你個大頭鬼。

   不過,瞧鄧健很期待的樣子,是不是從前那個敗家子最愛瞧的就是熱鬧?

   好吧……

   方繼藩覺得自己必須得慢慢帶入進那敗家子的角色,於是湘妃扇一打,十足電視劇中高衙內的做派:“走,去瞧瞧。”

   隻是那街邊站在三個讀書人,儒衫綸巾,不過瞧他們這半舊的衣衫,便曉得是落魄的讀書人。

   三人在這街上,麵如枯槁。

   看樣子是被客棧趕了出來,這客棧的掌櫃正朝著他們拱手,麵帶苦笑道:“三位公子,你們是秀才老爺,小店可不敢得罪。隻是小店做的是小本買賣,可眼下公子的朋友……晦氣啊,若是再不尋醫問藥,肯定活不成,三位公子為了朋友治病,花費不少,這一點,小人也是敬佩的很。可現如今,公子們帶著這將死的病人一直留在此,也不是一個事,還請公子們另謀住處吧,小人也自知,三位公子囊中羞澀,此前欠下的店錢,就此作罷,得罪,得罪。”

   …………

   沒有人支持,心……好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