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猜測, 聰明人
  大家在鄉下,還能有互相友愛,的確讓人感動。

   “好了,不管什麽樣的機會,都要好好表現,大家趕緊吃飯,咱們要去上工了。”楊光輝是個大男人,更加容易餓著,不由得催促道。

   大家吃了飯,趙暖月帶著弟弟,跟著大家一起幹活,不過趙暖月的心思有些雜亂,還要牽掛在縣城的華裕森。

   不知道現在是什麽情況了,還順利嗎?

   錢老爺子,錢老夫人更是賣力幹活,孫浩然,賀強也在邊上幫襯一點,今天也完成了任務。

   且說華裕森跟著苗支書去了縣城,路上苗支書對於華裕森來縣城也很好奇,問道:“昨天沒聽說你要去縣城啊?你要是需要什麽,可以跟我說,我可以給你捎回來,免得你跑一趟,耽誤一天的工分。”

   華裕森趕著牛車,讓苗支書,吳大柱坐在牛車上,沒有回頭,而是回答說道:“昨天本來沒打算去,今天一早才決定的。我一個朋友身體不好,我去縣城看望他。”

   “哦?”苗支書一愣,這華同誌在大良縣還有朋友啊,“那應該去看看,隻是你方便說說是什麽朋友嗎?不方便就算了,就當我沒問。”

   苗支書關注七橋村的所有動向,所以忍不住問道。

   華裕森知道苗支書的心思,笑著回答:“我曾經救了他,他在縣城裏的宣傳隊工作,平時在各個村子放電影。年前他趕夜路,遇到了狼群,我救了他。不過我發現他的時候,已經受傷了,現在已經不放電影了,現在縣裏工作。我覺得那個人不錯,想找他打聽縣裏麵的消息,總比咱們兩眼一抹黑的去縣城要好得多。”

   “啊?”苗支書吃驚,“哎呀,你還有這樣的關係啊?”

   “嗬嗬,是的,也是緣分。”華裕森笑道,隻不過他跟周建國的認識過程是一場做給別人看的一場戲,所以他可以名正言順地介紹給苗支書,人多力量大,有著共同目標的人,集合力量,往往能夠事半功倍了。

   吳大柱聽了,稱讚說道:“怪不得之前說,有本事的人,在什麽地方,都能結交朋友,混得開。你看小華,來我們七橋村裏裏外外關係處理地不錯,咱們也對你印象很好。沒想到,你來大良縣沒多久,居然還能以這樣的方式結交朋友。”

   “是啊,交友廣泛啊!”苗支書笑道,“對了,那個人叫什麽名字啊?你說說,或許還我還認識呢!”

   “周建國啊!就是經常來回在各個村子裏放電影的。”華裕森解釋,“苗支書,你們應該認識吧?”

   放電影的周建國?

   苗支書聽了,眼睛一亮,略帶驚喜說道:“哎呀呀,如果是放電影的那個周建國,那我還真就認識。那人不錯,是個值得相處的人。以前來我們七橋村放電影,還在我家吃過飯呢。”

   “一個放電影的,有這麽大的影響力?咱們真得能從他那裏打聽到消息嗎?”吳大柱雖然也認識那個放電影的周建國,見過幾次,但沒有深交,並不知道周建國的底細。

   苗支書聽了,笑嗬嗬說道:“那周建國倒是沒什麽大本事,但他的哥哥可是我們縣城的一個副縣長啊!”

   “哎呀,這來頭不小。”吳大柱訝然,“隻是他哥是縣長,怎麽就讓他當個放電影的呢?”

   “這你就不懂了吧。”苗支書笑笑,慢悠悠說道,“這放電影的,雖然不是太體麵的工作,但那也是正式工作。雖然辛苦,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經常來往於縣裏的各個村落,能夠收集到村子裏的消息。要不然,你以為他哥哥周建民能這麽快從一個小科長當上了副縣長?”

   吳大柱目瞪口呆,原來還有這樣的作用啊。

   怪不得他隻能是一個小小村幹部,而且天天還怕被別人給擼下來了。看看人家這心思,根本沒法比啊。

   “對,我對他有救命之恩,我覺得他能給我說實話。”華裕森說道,“苗支書,你有什麽事情,你跟我說,或者我帶你去見他,你直接問他。”

   苗支書眼露欣喜,連連點頭道:“行啊,你帶我去見周建國,如果能見到副縣長周建民的話,那就更好了。這周建民是我們當地的幹部,在縣城裏有一定的勢力。他不同於外地調過來的幹部,他是當地的,所以他雖然想升官,但更希望大良縣能夠平穩,不至於像外來的勢力,弄得大良縣亂糟糟的,到時候受苦受累的,都是當地的大良縣老百姓。”

   苗支書對周建民的評價很高,這一點跟華裕森的評價一樣。

   他們經過考察之後,吸納了周建民,周建國,就是看在了他們也不希望大良縣四處亂糟糟的,希望大良縣可以平靜安寧。

   “那是個好官啊。”華裕森稱讚道,“那苗支書,你寫得報告,上麵的內容,應該符合周建民的想法。咱們去找周建國一定可以打探到好消息,說不定還能找周建民這個大靠山呢!咱們也不用擔心王大膽,李思明背後的那個人。”

   苗支書冷笑,說道:“王大膽,李思明從來都是不成氣候,就是王大膽的表姐夫的鄭德林,我也不擔心,就是付強身後的人,可能是去年調過來的趙書記。”

   “何以見得?”華裕森好奇問道,這苗支書怎麽知道的?難道苗支書真得在縣城有人?

   “哼!”苗支書冷哼,頗為不滿,“我是不能肯定,這是我的猜測。那個趙書記來了之後,就讓所有村幹部到縣裏開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對那些再教育的人嚴厲再嚴厲,縣城裏那些被再教育的人,去年幾乎每天都被拉出來批鬥,很多人受不了,自殺了,上吊了,反正去年死了不少人。後來是周建民帶著當地的一些官員黨員中,一起反對,那趙書記這個過江龍今年才安分一些。從他的舉動,就能看出來一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