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迫上梁山
  ******

   多鐸大軍回援中原,使得中原義軍的抗清鬥爭陷入了低穀,很多義軍被清剿,就連象東方盛那樣組織嚴密、隊伍精幹、情報暢通的隊伍,也被逼得退入山區,暫時收縮。

   但這一切,並沒有讓多爾袞承受的政治壓力減輕。

   尚可喜全軍覆沒,是王光恩、王光泰兩兄弟先崩潰所至;

   阿濟格幾乎全軍覆沒,是關寧軍反叛所至;

   豪格放棄武寧關前,最先崩潰的是綠營兵;

   達斡爾伊闕關戰敗,也是綠營兵反叛所至;

   現在就連勒克德渾攻打虎牢關,也是因為綠營兵無心作戰,使得進展極為緩慢。

   這一件件,一樁樁血淋淋的事例,使得滿人大臣先是對綠營兵,進而對漢臣極度不信任,認為他們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對多爾袞重用漢臣的做法反對的聲音也越來越多,甲喇章京遏必隆更是毫不諱言地指責多爾袞,說他把江南軍政交給洪承疇是最大的失策;

   並列舉了實情,說洪承疇父母妻兒都在福建老家,等於在隆武手上,若是隆武以此要挾,誰敢保證洪承疇不會背叛大清?

   遏必隆的話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紛紛勸多爾袞收回洪承疇的軍政大權。

   遏必隆是後金開國五大臣額亦都第十六子,如今和濟爾哈朗走得很近,多爾袞擔心的事情發生了,由此可見濟爾哈朗已經不甘寂寞了。

   不管濟爾哈朗是真為大清著想,還是出於個人目的,或許兩者都有,但此舉卻讓多爾袞陷入了更加交困的境地。

   此時撤下洪承疇,無異於承認自己在政治上的失策。

   更嚴重的後果是這等於把更多的漢官和綠營兵推到秦牧那邊去。

   要知道現在中原以及江南各地,都是漢人在治理,有些甚至還是原來明朝的官員。隻不過是剃了發,易了服而已。

   一葉落知天下秋,此時換下洪承疇,首先江南各地的官吏立即就會感覺到涼意。

   這些官吏即便不馬上倒戈,也必然會貌合神離,與秦牧或是隆武暗通款曲,這對艱難的江南局勢是雪上加霜。

   多爾袞不得不屈尊降貴,親自到濟爾哈朗府上說明其中的凶險。

   濟爾哈朗倒是表現得一片清風霽月,連聲說攝政王思慮周詳,用意深遠。並完全同意多攝政王的意見。

   多爾袞準備了大量的說詞,一句也沒用上,感覺就象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軟綿綿的不著力。

   多爾袞怏怏不樂地離開鄭親王府,回到攝政王府後,再次讓人把甘南提出大牢,他真想一刀砍了甘南這個家夥,自從這個家夥進了燕京,朝堂上就沒安寧過。每天朝會必是爭吵。

   多爾袞麵上雖然沒有表情,但是對甘南來說,沒有表情就是最好的表情。

   一見麵甘南就露出一臉舒暢的笑容,仿佛自己在牢中是度假。什麽苦也沒吃過一樣:“真難得,攝政王又想起本使來了,不知攝政王今日找本使,有何貴幹呀?”

   “本王願放了所有關寧軍的家眷。換回我所有旗兵。”平平常常一句話從多爾袞口中說出,語氣也很平靜,但卻讓人感覺他在噴出一支支冰淩。

   甘南下意識地拂了拂大袖。仿佛這樣能減輕來自多爾袞身上強大的壓迫感。

   他平靜地笑道:“我記得我已經跟攝政王說過了,現在關寧軍的家眷能不能換回去,對我王來說已經不太重要了,不過我王依然願出五百俘虜換回關寧軍的家眷,隻是交換條件沒有商量的餘地。”

   多爾袞正想再討些價錢,哪怕能多換回一些人也好,甘南卻又說道:“其實,攝政王想換回所有俘虜也不是不可以。整整一萬三千六百二十三個,一個不少。”

   “怎麽換?”多爾袞心中一動。

   “這可是大清近兩成的兵力,隻要攝政王交出一樣東西,我王就會將這一萬多旗兵一個不少的放回來..........”

   “做夢!”

   “咦,攝政王知道本使說的是什麽東西?”

   多爾袞冷笑不答。

   甘南從他的表情中確信,多爾袞真的猜到是什麽東西了,心裏還真有點佩服多爾袞的機敏。

   他嗬嗬一笑道:“那本來就是我大秦的.........”

   “這正好說明這大清是天命所歸。”

   “其實我王也就是隨口一說,攝政王若是真的同意交換,我王說不定會嫌吃大虧了呢,畢竟天下人都知道你們手上的是假貨。”

   多爾袞依然冷笑不語。

   甘南更深切地認識到,滿清能在今日並非幸至,要打敗這樣的對手更不能心存任何僥幸。

   “好了,本使的任務也完成了,生意不成仁義在,本使也該回去了,本使來的時候我王給的期限是三個月,若是到期本使還不回去,我王將對一萬多俘虜施以酷刑,算算路程,本使再不回去就來不及了。”

   甘南的任務其實第一天在滿清朝堂上就完成了,他來哪裏是真想交換什麽俘虜,不過就是來搞政治訛詐而已。

   “加上廬州、桐城、六安三州之地。”多爾袞再次開口。

   甘南沒想到多爾袞會提出用城池來交換俘虜,微微一怔,隨後笑得更暢快:“攝政王果然是想人所不敢想,不過這回攝政王弄錯了一件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包括遼東在內,我王都會憑借我大秦勁旅收回,而絕不會拿一寸土地來作任何交換。攝政王用我王的城池來換俘虜,不覺得可笑嗎?”

   “再加上壽州和穎上。”

   “攝政王隻有兩個選擇,要嘛殺了本使,要嘛放本使走,當然你也可以繼續關著本使,這一點本使倒不在意。”

   秦牧製定的戰略中,一向是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目的,不會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這一點甘南非常清楚,別說多爾袞提到的幾個州到手後難以守住,就算真是戰略要衝,秦牧也一定不換。

   多爾袞心中已經是無比的憤怒,但卻被理智壓製住了,此時殺甘南於事無益,無可奔何的多爾袞隻能先放了他,再作打算。

   甘南再次以一種勝利的姿態,在燕京萬民的注視下,策馬過市,緩緩出城。

   ***

   衢州、蘭溪、金華就象一個不等邊的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韓剛率一千秦軍從衢州出發,準備攻擊蘭溪,威脅費揚古的後路,迫使費揚古解金華之圍。

   費揚古卻利用騎兵機動力強的特點,以四千騎兵殺奔衢州,猛攻半日,眼看衢州一時難攻下,反而從後麵向韓剛追殺而去。

   衢州有衢水流向蘭溪縣,衢水其實就是錢塘江的上遊,過是蘭溪縣後叫蘭江,流到桐廬縣一帶後叫富春江,到杭州一帶後才叫錢塘江。

   整條錢塘江流域大都是山區,偏偏衢水兩岸屬浙西少見的大片平原,這對韓剛的一千人馬極為不利。

   一千對四千,步兵對騎兵。在退無可退,逃無可逃的情況下,韓剛隻好在一個叫茶葉山的地方,隔著衢水的一條支流,與費揚古對峙。

   費揚古很快就派兩千人從上遊渡河而過,韓剛終究沒法可想,隻能退上茶葉山,茶葉山雖然也叫山,但實際上隻是幾仗高的小土坡。

   一千秦軍迅速上坡上布下圓陣,挖下一些壕溝。

   費揚古全軍過河後,立即自南北兩麵發起猛烈的進攻,在清軍驚天動地的鐵蹄聲中,韓剛咬著牙作最後的戰前激勵:“我韓剛是秦王一手帶出來的,今日唯一死耳,你們若是怕了,下去向韃子跪地求饒吧,但下去之前請脫下我大秦的戰袍,不要汙辱我了我大秦的榮耀,你們怕了嗎?”

   “不怕!”

   “唯一死耳!”

   “死也不做韃子奴才!”

   “殺一個夠本,殺兩個包賺!”

   一千秦軍士卒,懷著無比悲壯的心情,在韃子雷鳴般的鐵蹄聲中咆哮起來。

   **********************

   ps:還有五個小時,四月即將過去,兄弟們月票投完沒有。

   第三更,繼續跪求月票!

   .(未完待續。。)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