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反轉了!
  從做hao123到成立亙古科技做U盤,又到成立亙古網絡做管理係統,開發上線愛遊網,推出《石器時代》。

  雖然林曉在這一階段有意的隱藏了亙古網絡收購QQ消息,但是,就現有這些信息爆出後,還是讓外界極為吃驚。

  一個大二學生,不但從剛入學的時候就開始創辦企業,而且創辦的兩個企業還都是顛覆性的……

  偶像啊!

  林曉的事跡從互聯網擴散,然後很快就進入到大學校園。

  “你知道林曉嗎?我跟你說,他太牛了,大一就開始研究U盤創立公司……”

  “你們聽過林曉嗎?孤陋寡聞了吧,他可是最牛大學生,我們玩的《石器時代》就是他公司的,而且,他還有兩個公司,U盤也是他研發的。”

  “U盤竟然是一個大學生搞出來的?”

  “石器時代竟然是一個大學生搞出來的?”

  “亙古科技,發明了U盤這個顛覆性技術的公司,亙古網絡,華夏最賺錢的互聯網公司,創始人林曉竟然是大學生,這就是最牛大學生!”

  關於林曉的信息開始在大學生群體口口相傳,最牛大學生的這個稱號,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

  因為九十年代各種下海經商的風氣,這些年,商人在華夏的地位那是直線上升。

  這一代的大學生,聽多了比爾-蓋茨大學沒讀完就創業的故事,那都是無比的向往。

  此時冷不丁的出了一個林曉,大一就開始創業,而且做得也是計算機、互聯網領域,這不是和比爾-蓋茨一樣嗎?

  而且,林曉中國大學生的身份,無疑是讓大家有著更強烈的代入感。

  林曉的名字,開始一下就在全國高效竄紅!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林曉所在的燕京理工,以及隔壁的燕京外國語大學。

  燕京理工其實有不少人都知道林曉創業的,尤其是林曉班裏的人,大家都知道。

  隻是,林曉確實創業的太早了,班裏很多人都習以為常了。

  而學校其他人,對於這事情又了解不是那麽清楚,所以在這之前也並沒有那麽的關注。

  但是現在各種報道一出,燕京理工的大學生們頓時發現,哇塞,原來我們學校的林曉這麽牛啊!

  林曉是我們燕京理工的學生,那我是林曉的校友啊!

  這就導致,一時間學校不少好奇的人都特意去林曉班裏找人。

  結果當然是找不到,在決定引爆輿論的那一刻,林曉就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所以提前和王明江以及湯銳都打了招呼,請幾天假。

  找不到人,但是大家議論的興致可不減,關於林曉的討論,在全校的各個角落響起。

  而燕京外國語大學緊挨著燕京理工,當網上的消息傳到校內時,也是攪動的大家都紛紛好奇。

  不少女大學生,特意的跑去燕京理工,想看看林曉到底是長什麽模樣。

  當她們打聽到,林曉長得很帥,而且在元旦晚會上,還唱過一首原唱歌曲,不少人都很激動。

  長得帥、自已創業當老板賺錢、還有才有藝……這就是白馬王子啊!

  既然見不到人,那就必須把自已了解到的信息發到網上去!

  於是,又一波關於林曉更詳細的信息開始在網上傳播開來。

  不少網民們這時候也糾結了,從目前網上曝出來的信息看,那林曉妥妥的就是偶像級的人物,值得大家佩服,甚至崇拜!

  可是,之前的那些新聞報道,卻又為他的這個光環中添加了些雜質。

  一個能力這麽強的人,卻又發出那樣與所有業內人士唱反調的言論,是不是別有用心、德不配能?或者是狂妄自大?

  很多相對理智的人,關注前期新聞報道的人,一邊觀望,一邊糾結,感覺腦海裏有兩個小人在打架。

  一個說,最牛大學生啊,他就算是說得再沒有道理,也要支持!

  一個說,不行,一是一,二是二,能力再強的人,也得為自已的言行負責。

  就在這時候,中華網和網易新聞突然傳出了一篇報道。

  《林曉在互聯網大會的演講全文,他到底說了什麽?》

  這篇報道先是在中華網和網易新聞傳出,緊接著開始在各大論壇瘋狂轉載,互聯網交流大會上林曉的原話公布於世。

  這年頭的網友還不像後世那般那麽沒耐心,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後就不管後續的報道,在這篇文章爆出後,關注的人都第一時間很認真的看了文章。

  而文章最開始那一行特別加粗的話,也讓所有人都相信,這篇稿子的真實性。

  “本文由華夏計算機報記者黃誌帆錄音整理,經中華網創始人葉克永先生、網易創始從丁壘先生確認。”

  再耐著性子看下去……

  “我錯怪林曉了,原來林曉還是非常相信互聯網未來的發展,隻是提醒大家防範短期的風險。”

  “看完全篇演講稿,我覺得林曉說得對啊!這哪裏是別有用心,這分明就是苦口婆心。”

  “前麵的報道太斷章取義了,我們欠林曉一個道歉。”

  尤其是不知道誰在愛遊網《石器時代》的論壇板塊中,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貼了出來,這一下,原本處在觀望的《石器時代》玩家們,立即開始湧入到各大論壇和聊天室,紛紛加入了支持亙古網絡以及林曉的隊伍。

  察覺到網上的評開始慢慢變多、發酵,王智和王放兩人適時帶著人介入,開啟了一波推波助瀾,頓時讓這個話題在互聯網上更加的火熱。

  而且,緊接著,就從線上傳到了線下。

  林曉自然一直在注意著網上動態的變化,當看到在越來越多評論從質疑轉向了支持,他知道……

  風向,反轉了!

  …………

  唐興昌平時醉心於研究,關注網上的新聞不多,所以並沒有關注到近幾天關於林曉的輿論風暴。

  這天走在學校,聽到好多人都在聊林曉,他終於忍不住逮住一個認識的計算機係學生問到底是怎麽回事。

  這哥們近段時間一直在關注著網上的事件,也知道些唐興昌和林曉的關係,此時聽到唐興昌問起,他立即眉飛色舞的開始向唐興昌講述事情的經過。

  “唐老,事情是這樣的,起因呢是林曉在互聯網交流大會上一篇相對理性的發言……”

  唐興昌耐著性子聽,聽著聽著,臉上就開始浮現怒氣,聽完整個事情的始末,他頓時怒氣衝衝的走向了王明江辦公室。

  …………

  與此同時,明珠,許誌鳴從李鴻海的辦公室出來後,看著手裏剛剛整理的一疊關於林虹的材料,笑著搖了搖頭,回到自已的位置上,撥通了明珠電視台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