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1個億的小玩意
  張京這時候對於林曉的稱呼變回了林總,不過和兩人剛剛認識那時候的稱呼卻又完全不同。

  那時候的稱呼純粹是因為陌生人間的客氣,而此時的稱呼則是出於對林曉與自己平等身份的一種認可。

  聽到張京的話後,林曉也跟著很是認真的說道:“總體來說是我出資金,你出技術!”

  “張博,我認真看了你的項目計劃書,前期交流的時候,你也和我說過想在米國和寶島方麵都拉一些投資,作為外資公司設立,我初步的設想是,這部分的資金由我的未來投資負責。”

  “我的未來投資設立在開曼群島,這樣,新項目依然可以算是外資公司,但是實質上卻還是華夏公司。”

  林曉其實還挺支持張京目前把公司弄成外資公司的想法,在國內,政府出於吸引外資的考慮,目前對外資公司的支持政策還不少。

  而在國際環境上,作為外資公司,可以少一些掣肘。

  張京聽完,稍稍沉吟了片刻,然後才看向林曉,很是鄭重的說道:

  “那可是15億資金,占了你這筆收入的近一半。”

  林曉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如果張博士有意向的話,我的首期10個億可以馬上到帳,而且你不是計劃落戶明珠嗎?我們還可以和當地政府談嘛,或許資金方麵就不用這麽多也說不定。”

  張京輕輕的點了點頭,這一刻他確實有所意動。

  能夠找到資金實力這麽雄厚,還這麽誌同道合的人,這無疑是異常難得的。

  而且,這個人還是華夏人。

  因為整個項目還在考慮和籌備當中,此時張京也就也就沒有完全的答應下來,朝著林曉說道:

  “這個事情我再考慮考慮。”

  林曉倒也理解,畢竟自己的這個提議和張京之前計劃的方向完全不一樣。

  這時,林曉轉而認真的向張京說道:“張博,無論這個項目最後你采取哪種方式,有一個建議我希望你能夠認真考慮。”

  張京看到林曉此時的表情竟然比剛才談錢時更認真,立即有些好奇的說道:“林總請講。”

  “我看到你的項目書裏,寫的技術團隊是計劃從寶島帶出,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你是想從台積電把熟悉的人挖過去吧。”

  林曉說著這句話的時候,目光看著張京,後者遲疑了一下,還是微微的點了點頭。

  看到張京承認,林曉暗道果然是如此。

  前一世,張京在2000年創立華芯國際時就是這樣,雖然這為公司前期的技術研發提供了很多便利,但這在另一方麵就是華芯國際在最開始的時候打擦邊球用了很多台積電的技術。

  於是在2009年,台積電在米國起訴華芯國際竊取商業秘密,在米國法院做出了很明顯的態度支持台積電後,華芯國際為了和解,不僅賠讓了部分的股份,張京也被迫的的離開了公司。

  這一世,既然兩人已經有了合作可能,林曉自然不想再埋下這麽大個隱患。

  “張博,我強烈建議不要這樣做。”林曉無比嚴肅的對著張京說道。

  “如果公司的技術團隊大量使用從台積電挖來的技術團隊,你有沒有想過這可能會造成侵犯對方技術秘密的問題?”

  “哪怕這不是主觀上的,但是人是很難跳出固有的思維,如果開始時技術團隊都是台積電出來的,這會導致公司的技術理念、技術路線都大概率的參照台積電。

  而一旦台積電後期要追究,因為有這麽多技術人員在,根本解釋不清。”

  林曉對著張京說道:“所以,我建議如果這個項目要落地,技術團隊一定要重新招聘搭建。”

  張京聽完,默然了好一會,他意識到林曉說的有一定的道理。

  之前他並沒有往這方麵去考慮,隻是認為拉出一支成熟的團隊,能夠更便於公司開始技術研發。

  微微的皺起眉頭,張京朝著林曉說道:“可是,如果做芯片,在技術人才這一方麵的需求是無比巨大的,如果隻是靠零散的招聘,技術團隊很難快速的組建起來。”

  “為什麽不考慮矽穀這邊的工程師呢?”林曉朝著張京笑問道。

  “矽穀的工程師?”張京聽完先是一愣,隨即馬上搖頭。

  “成本太高了,目前相關的技術人才在矽穀非常受歡迎,先不說有多少人願意去華夏,就算是去,我們要花費的成本,也是相當之高。”

  這時候,林曉突然開口,打斷了張京的話。

  “如果納斯達克崩了呢?”

  “你說什麽?”張京這回是真愣了。

  林曉笑了笑,對著張京說道:“張博,就像我判斷華夏入世能夠談判成功,推斷中華網能夠暴漲一樣,對於納斯達克,也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斷。”

  “納斯達克現在依然瘋狂,甚至在進入到12月可能更瘋狂,畢竟21世紀就要來了,這是屬於人類的狂歡。”

  林曉說到這,微微一頓,在張京的注視中,繼續說道:“但是不得不正視的一點是,以互聯網為支撐的納斯達克指數虛高的事實,泡沫終歸是要破裂的。”

  “我預計,明年上半年,納斯達克將會迎來泡沫破裂,那時候將會有無數的公司破產倒閉,而這帶來的結果就是……工程師滿地隨便找。”

  林曉的語氣中充滿篤定,畢竟是過來人。

  這哪是預備判斷啊,就是複述一遍而已。

  張京則是一臉詫異的看著林曉,實在沒太搞懂為什麽林曉會下這麽絕對的判斷。

  要知道隨著納斯達克的不斷攀升,華爾街各大機構都在不斷的唱好。

  就算偶爾有那麽幾道提醒泡沫破裂的聲音,也是微不足道,像林曉這樣這麽絕對下定論,甚至連時間也去預測的人,張京是第一次聽見。

  不過想到林曉之前所交流的,對方對於宏觀大勢的把握,張京又隱隱約感覺,好像這個說法也有些道理。

  一時間,倒是讓張京著實有些不知道如何來接話。

  知道自己今天說得有些多,張京一時間無法完全的消化和相信,林曉這時候也便沒有再繼續的往深裏說了,而是朝著要張京說道:

  “張博,今天我和你聊的建議,都是經過我深思熟慮的,我衷心希望你能認真的考慮一番,反正這個項目也不急於一天兩天,我們後麵還可以做更細致的溝通。”

  張京點了點頭,林曉隨即開始轉而聊了些輕鬆的話題。

  十分鍾後,兩人分開,林曉臉帶笑容的下了樓。

  和張京的這一番交談,對方雖然沒有直接答應,但是他還是能夠感覺到,對方有所心動。

  前一世,好像直到2000年年中張京才成立華芯國際,所以還有的是時間來慢慢說服對方,自己也還有時間去做些籌備。

  林曉來到樓下,董美蘭已經在那裏等著他了。

  因為國內還有滕迅的事情要處理,而這邊中華網股份出售的事已經完全的搞定,所以林曉也沒有計劃再在矽穀逗留。

  不過在走之前,他還要再去和那研發中心的那群人再打打雞血。

  “叮咚叮咚叮咚咚!”

  林曉這邊坐上車沒多久,手機突然的響了起來,發現是楊冠斌後,林曉直接將電話接了起來。

  “林總,恭喜啊!”

  電話接通,立即傳來了楊冠斌道賀的聲音,這恭喜自然是為了林曉順利套現,手握巨富而說的。

  林曉笑哈哈的回應了一聲,隨即有些好奇的說道:“楊師兄應該不單純是打個電話來道喜的吧。”

  如果楊冠斌單純是要道喜,昨天晚上就會打電話來了。

  “對,我這邊還有一個好消息。”楊冠斌在電話那頭笑著說道。

  “昨天和東之那邊聯係,那邊說小硬盤通過了內部的第一輪測試,他們就想先拿些初步的樣品來給我們這邊一起測試。”

  “那好啊!”林曉聽了高興的說道。

  “可惜他們晚了一天,如果是早一天說,我就叫他們直接給寄到矽穀這邊來了。”

  “東西現在已經在矽穀了。”楊冠斌這時候則是笑著說道。

  “昨天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矽穀那邊已經是晚上,我怕打擾到你休息,就自作主張的請他們將要測試的硬盤寄去矽穀,正好他們說那邊有人要到矽穀來,就帶了幾塊過來。”

  說到這,楊冠斌頓了頓,接著說道:“剛剛他們還和我聯係說已經下飛機了,我請他們直接送過來,算起來,他們應該快倒研發中心那邊了,我留的是董經理的電話。”

  林曉頓時笑道:“那太好了,我們現在正在去研發中心的路上。”。

  楊冠斌做事,還是很得林曉心的。

  果然,沒一小會,董美蘭就接到了電話,早就得到林曉叮囑的董美蘭示意對方在研發中心門口稍稍的等一等。

  等兩人來到研發中心後,立即找到了東之的人,拿到了對方帶來的一個小盒子。

  林曉拆開後,就看到五個小小的硬盤放在裏麵。

  這就是自己花了1000萬米元,接近1個億華夏幣研究的小玩意啊!

  林曉拿起來,心裏稍稍有些小歡喜,這東西來得正好。

  把它拿給法德爾等人,這樣,MP3的開發進展,就可以完全提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