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總得做些什麽
  上午的購物還進去稍微看了一下,而下午,林曉和楚希韻甚至都沒有下車。

   一開始大家也沒有留意,等重新回到車上後,那個認為林曉搶了自己座位的中年男子,則是立即不滿的朝著導遊喊了起來。

   “你不是說所有人都要買東西嗎,為什麽這兩人個人卻不用。”

   聽到有人質疑自己,女導遊頓時有些不高興,沒好氣的說道:“人家認識大福證券的李總,你認識嗎?”

   “……”

   沒有人回話,大福證券的李總,不明覺厲。

   購物之旅結束,又換了個導遊後,車子直接載著所有人過關,回到了鵬城,因為這年代鵬城還沒有後世那般發達,住宿比香江還是便宜一些,旅遊團是能省一點就省一點。

   但是這個住宿嘛自然是沒有林曉的份,因為按照他的團費,住宿是到前一天晚上,而且接下來自己回貢江市,對方也不會管。

   旅遊團找的住宿條件一般,而且離汽車站稍微有些遠,考慮到第二天早上還要趕汽車,林曉也就決定另行找地方。

   其他人也沒什麽交待的,主要是和楚希韻說一聲,到得酒店,等楚希韻辦理好入住,林曉直接和對方說了自己的決定。

   “你不住在這裏?”

   聽到林曉要走,楚希韻稍稍的有些意外。

   “對啊,我是江右省的,我跟的團昨天就已經回去了,所以我要自己回。”林曉回答著,然後從包裏掏出紙和筆,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寫上,遞給了對方。

   “這是我的號碼,到燕京的時候記得聯係我,如果我們都能考上的話,一個月後或許還在能燕京相見。”

   楚希韻輕笑,“那我們一個月後,燕京再見。”

   “嗯,這是一句很不錯的祝福,再見。”

   “再見。”

   林曉離開出了酒店,回過頭看到楚希韻還站在那裏,朝對方笑了笑,揮手致意。

   楚希韻的臉上也露出了微笑,跟著揮了揮手。

   很甜的笑容。

   ……

   第二天一大早,林曉坐上了返回貢江市的汽車,大概十點左右,林曉在車上接到了李建賢的電話。

   聽到是李建賢,林曉很認真的叫了句“李總”,倒是讓李建賢有些摸不著頭腦。

   別人最多叫他李經理啊,叫李總,太客氣了。

   不過,聽著感覺還不錯。

   心裏這樣想著,正事還是得說,李建賢說出了自己打電話來的原因。

   “林先生,今天上午香江政府宣布入場救市,目前恒指點數已經拉到了6730點,您要出手嗎?”

   “政府入市拉漲了100點?”林曉聽完後笑了笑,嗯,事情還是按照既定方向發展了。

   隨即,林曉很義正言辭的說道:“現在政府救市,我們當然不能趁機拋售,這不是幫助那些國際空頭給政府添堵嗎?不出手。”

   “好的!”李建賢聽完後愣了愣,這個理由,很充分啊,就是聽著感覺有點奇怪,林先生又不是香江人,這麽愛香江的嗎?

   林曉是沒有聽到對方想的這些話,否則定然會很認真的告訴李建賢,你真以為香江政府入場救市就是靠自己啊,還不是因為回歸有華夏政府的資金支持。

   至於此時林曉掛斷電話想的則是,漲100點就出手了,這才哪到哪啊?

   從鵬城一路回到貢市,然後又轉車回X縣,離開四天後林曉重新回到了豪豐鄉。

   將在香江為父母買到的皮帶和鞋分別送給了林愛軍和劉蘭珍,讓兩口子心裏頓時樂開了花,這是兒子的孝心啊。

   林曉問了下這幾天超市的情況,總體都比較穩定,加上幾個店員也越來越熟練,而且也比較勤快,所以這幾天林愛軍和劉蘭珍都不像開業時那麽累。

   既然超市已經走上正軌,自己自然是不用經常去了,林曉開始思考著自己下一步應該幹點什麽。

   90萬香江幣購買恒指期貨,自己隻要操作得當,或許就能翻倍。而且,時間也不用太久,至多一個月。

   接下來,自己還要去讀大學,手裏拿著近兩百萬的資金,這樣的起點,自然不能混吃等死。

   馬上就要進入二十一世紀,華夏最賺錢的兩個行業是互聯網和地產,前一世就是互聯網小編的自己對於後世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很了解,顯然這個行業會更適合。

   那是不是去找兩個馬總?

   老馬這時候應該是在燕京創業失敗,然後還沒有回到錢塘創建阿裏。

   小馬哥這時候還在主攻BB機無線網絡通訊係統,才剛剛興起開發ICQ的漢化版的念頭。

   如果自己貿然找上對方,估計兩個馬總都不會鳥自己,畢竟他們在創業之初手裏都有點資金,而且信心滿懷。

   最好的方式,是等他們遭遇到一定的困難時,自己找準時機介入。

   企鵝的最困難時期應該是99年末,那時候因為用戶數激增,他們的資金跟不上,一度想要賣掉公司,也就是在那一段時間,他們尋找到了風險投資。

   阿裏的危機是在2000年,跟隨著米國的互聯網泡沫。

   自己幹?林曉冒起這個念頭,然後又覺得這還是有些難度,主要是自己不像小馬那樣懂技術,也沒有如同老馬那樣的人脈。

   啟動資金是有了,但是一時間要招攬到技術出色還要非常可靠的人,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既然知道他們兩個團隊能做好,自己直接參與進去不是更簡單?

   林曉仔細想了想,如果以兩個巨頭出現危機的時間為切入點的話,在這之前,自己需要解決兩件事。

   一是自己得涉足這個行業,隻有在這個行業裏,才有機會去和他們接觸上,才更好交流。

   二是資金,以自己這點資金還有些不夠看,哪怕自己最後真的搭上了線,也隻能走原來企鵝和阿裏的老路子,引進外國風險投資,最後被外國人賺得盆滿缽滿。

   這顯然是林曉不願意看到的,也是後世所有華夏網民心裏的一根刺。

   自己既然重活了一回,還是應該做些什麽,至少,不能讓華夏互聯網的錢大部分被外國人給賺走了。

   心裏打定主意,林曉開始認真思考起來,也開始梳理起整個華夏互聯網的發展脈絡。

   一個小時後,桌上多了幾張密密麻麻寫了東西的紙,還有不少塗畫,一些重要的內容則被著重圈起來。

   做完這一切,林曉伸了個懶腰站了起來,方向選定,接下來做就是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