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賜宴
  宣統三年,春三月,日本帝國遣劍聖千葉重太郎與武士道板垣一雄、琉球人船越義珍至中國,遞國書而挑戰,中國武林同盟會會長王三勝代表中國武林應戰。

  後世全球的曆史研究學家都把公元1911年也是清宣統三年定名為“同盟革命之年”,因為在這一年不僅有同盟會領導的辛亥革命爆發,還有同盟會領導的比武大會在北京召開,辛亥革命改變了舊中國的封建統治,比武大會也讓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國人的尚武精神。

  高泰在得知日本劍聖下了戰書後,召集了武林同盟會的兩位秘書長和天津、直隸等鄰近地區的副秘書長到北京,其餘副理事長則通電聯絡,最終召開了理事會。

  經過兩天時間的討論,大家意見統一,全都積極應戰。

  最後在通電各省分會迎戰結果後,高泰親自簽署盟主令,以大清國武林同盟會會長的身份請戰。

  徐世昌在朝堂上據理力爭,最終,清廷同意由武林同盟會迎戰大日本帝國武道高手。

  經過兩國外交使節的探討,最終比武日期定在五月五日端午節,這一天是中國傳統驅邪避毒的節日。

  高泰選在這一天與日本武士比武,就是想要想要把他們當做邪毒驅逐出中國,雖然高泰不迷信,但是有點美好的寓意又何樂而不為呢?

  中日武術高手即將大戰的消息很快不脛而走,傳到了大街小巷的百姓耳中,也傳到了大洋彼岸的歐美列國人耳中,中國武術和日本劍道成為了公元1911年上半年點擊率最高的詞匯。

  中國武術界的領袖王三勝也進入了外國政要和百姓的眼界中,讓他們了解到了中國的武術竟然還擁有一個組織。

  千葉重太郎與板垣一雄、船越義珍兩人帶著各自的弟子於三月中旬抵達北京,而後就住在使館內教導弟子、磨礪武學,準備到五月五日擊敗中國武林最強者,為大日本帝國一舉摧毀清國人意誌加把力。

  ……

  高泰與李存義、孫祿堂、李書文、霍元甲、尚雲祥、王子平、韓慕俠、楊澄甫等十幾個在京的會中頂尖高手也不再外出,幾乎每天都要在會中交流心得,習練各派武學,準備著即將到來的大戰。

  本來廣東的黃飛鴻、山東曲詩文、湖南杜心五等各省高手都要前來北京迎戰日本高手,可是高泰考慮到大局為重,況且京津地區的高手已經代表了目前中國第一流高手的水平,若是其他各省主持人再來未免造成人才浪費,也會延誤武林同盟會推廣國術、占據城市基礎民生環節的戰略布局。

  為此高泰一連發了三個電報才打消了各省分會長要率人進京的呼聲。

  因為拒絕了各省的請求,也是因為此戰勝負關乎大清國在世界各國中的名聲地位,高泰等人的壓力非常之大,每天都像是擰緊了發條的機器人,不停吸收著各省各門各派貢獻的武典拳經中的精要,完善補充自己武道的不足。

  日本以國之名義向大清挑戰,中國不應戰,則東亞病夫的稱號就要套在頭上,如若應戰後戰敗,東亞病夫的帽子更是要坐實,高泰等人都認定了日本這是要逼著大清就範,雖然想不通為什麽已經是強國的日本要冒著挑戰失敗後名譽掃地的風險挑戰大清武林,但是高泰他們也無心去揣摩日本人的心理,他們隻知道自己隻許勝不許敗!

  ……

  時間在人忙碌的時候最是調皮,總是會悄悄溜走。

  一個多月的時間一晃即逝,轉眼到了五月初三,這一天是1911年5月30日。

  月初的時候朝廷宣布立憲,還成立了內閣執掌國政,結果內閣要員全是八旗王公,徐世昌當時就徹底失望了。

  成立內閣後,清廷自以為就改變了政體,成了西方先進國家的跟隨者,覺得自己很快也能成為一代強國。

  考慮到列強的欠款還未歸還,內閣就聽從了大買辦郵傳部尚書盛宣懷的主意,盯上了的商辦的民營資產川漢、粵漢鐵路,下令要求收歸國有。

  結果四川、廣東、湖南、湖北四省的官員、商戶、百姓等全都團結起來反對朝廷巧取豪奪。

  保路運動在西曆的五月中旬就爆發了,高泰即使閉關修煉也聽聞了此事,他想到這個運動最後會爆發多次武裝起義,革名黨一定會參與其中。

  到時候朝廷鎮壓不力,不僅袁世凱快要出山了,辛亥革命第一槍也快要放響了。

  知道大清藥丸的高泰又加緊給各省分會發了份電報,要他們抓緊辦好國術院與基礎民生行業,同時還和陳其美聯係,了解了各省新軍裏國術教官對新軍戰士教學國術與新思想的進度。

  五月初五中日兩國武林頂級人物要代表國家登台較技,大清皇族內閣商議後決定在比武前請日本武士參加一場國宴,這樣若是大清贏了自然體麵,即便輸了也能提前展現大國風度,興許能少丟點人。

  初三中午這一場國宴請了內閣成員和大學士徐世昌等三五個漢臣,還有就是各國公使與日本劍聖千葉重太郎、武士道高手板垣一雄、唐手宗師船越義珍師徒十餘人及高泰等武林同盟會人員。

  三聲鞭響,中門大開,高泰與孫祿堂、李書文、尚雲祥、李存義、霍元甲、韓慕俠、張策、王子平、陳不怕、婁武等十四五人身穿官服,頭戴頂戴,跟著徐世昌等漢臣身後走進皇宮,到了太和殿內一側站立。

  過了片刻身穿黑色燕尾禮服,頭戴禮帽的各國公使也魚貫而入,陪同他們的是以肅親王為首的皇族內閣成員。

  高泰和孫祿堂、李書文等人一眼就看到了跟在日本公使身後的十幾個身穿和服的男子中心的三人。

  一看就最有地位,頗似大宗師氣度的是個六十來歲的男子,身材瘦高,頭發花白,唇上一抹胡須,兩眼顧盼間精光閃爍,好似鷹隼般淩厲,行走時腳步沉穩,輕若無聲,顯然是輕功了得,才使腳下木屐沒有發出木材與地板交擊的清脆響聲。

  另一個男子身材高大雄壯,約有一米九多,四肢粗壯,青筋暴露,一看就是個大力士。

  最後的男人神情有些哀傷,看著有四十來歲,皮膚黢黑,身材矮小,四肢粗短,但是麵容卻剛毅勇猛,右眉頭還有一顆黑痣。

  三人身後跟著十來個二三十歲的日本男子,高泰等人知道這兩人就是前來中國挑戰的劍聖千葉重太郎與琉球人船越義珍了。

  瘦高老人和高大、矮小男子似乎感受到了什麽,同時側目看向高泰等人,老人和矮小男子眼睛同時一眯,高大男子卻怒目圓睜。

  打量了高泰等人一圈,三人收回眼神,那兩人不動聲色,矮小男子卻神色複雜的長歎一聲。

  高泰與孫祿堂、李書文等高手心頭一凜,暗道:這個勞什子的千葉劍聖和板垣一雄、船越宗師看樣子果然有幾把刷子!

  孫祿堂、李書文、霍元甲心中對日本高手的輕視瞬間消去,打起了十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