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王珪
  與馬如蘭擦身而過的,是名滿天下的大儒王珪,此時他正寵溺地看著小孫女。

   王婉兒古靈精怪,這會兒嘰嘰喳喳個不停,“爺爺,剛才那位大姐好像是開封馬如蘭哦。我看過一次她的相撲,好精彩……”

   王珪隱現怒色,“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可是我王家嫡女……”

   王婉兒強行搶過話頭,“怎可去此傷風敗俗之地,需勤於女紅…可是爺爺,便是官家也時不時看一場,年節時後宮的娘娘們也要湊趣,聽說還是那種…好吧,我不說了。”看到爺爺真要發火,婉兒吐吐舌頭,哼哼地搖著王珪的胳膊。

   王珪歎了口氣,這位大儒學究古今,對這古靈精怪的孫女卻毫無辦法。“到了李相府上規矩點,不可頑劣,不然回老家之後……”

   “哦,婉兒知道了。可是婉兒不想嫁人,隻想陪著爺爺…”王婉兒眼珠子咕溜溜一轉,又開始搖晃。

   王珪老懷大慰,他也舍不得這個孫女,“說什麽胡話,女孩子哪有不嫁人的。少豐才學人品,哪點配不上你。少豐公子,人盡皆知,整個汴京不知多少大家小姐想嫁而不得。”

   “你爺爺我能夠以訪友的名義讓你二人提前相見,已是違背聖人之道,其它就不要鬧了。”說完揉了揉婉兒的小腦袋,女大不由爺呀。

   不多時,身後隨行保護的李家家仆上前帶路,李府在望。

   這幾位家丁臉上恭謹,心裏卻大呼倒黴。相公的這位至友不知發什麽瘋,非要走遍汴京城,這幾天卻把他們累了個半死。

   李綱身為宰相,雖然風光滿麵,但對這位學問大家和通家之好十分看重,和嫡長子李少豐出門百米相迎。

   “你這老頭子,再不來,我的酒可要再熱一下了。”李綱哈哈大笑,哪裏還有點宰相的樣子。

   “嘿嘿,李老頭,神色不錯嘛。怎麽著,老夫年輕時等你喝酒,能夠等一晚上。這才多久,就等不下去了?那老夫回去嘍,不在這裏招人眼…”李綱趕忙拉住這老頭,還是不吃一點虧呀!

   李府仆人給爺孫倆除去鬥篷,天已飄起小雪。李綱和王珪正式見過,王婉兒拜見伯父,李少豐拜見王珪,而後兩個年輕人互相見過。

   少豐見王婉兒俏麗天真的神色,心中一跳。王婉兒見這“少豐公子”劍眉星目,卓爾不群,倒也不怎麽討厭。兩位老人看到這一幕,互相使了個神色。

   穿過前院和花園,李綱和老妻在後院招待這位舊友。而後王婉兒被李綱女兒陪著去閨房,兩位老人用過三碗茶後到了書房。

   “聽家丁上報,你這半個月一點沒閑,幾乎跑遍了整個開封?你這倔老頭,怎麽都不安生,腿還要不要?”李綱看著窗外的飛雪,戲謔道。

   王珪正欣賞一副前朝的《春來化雪圖》,頭也不回,“別人都以為我留戀這汴京城,所以四處看看。我就不信,以你李相公的眼光,看不出點其他東西。”

   李綱轉身看著他,眉頭微皺,“你在觀察城防和禁軍?為什麽,你到底在擔心什麽?”

   王珪在李綱對麵坐下,閉目思忖了一陣,“開封城防倒還好,畢竟黃河肆虐,二三十年便要大修一次,隻是器械多有殘破。禁軍卻糟糕至極,可戰之兵不足十之一二…禁軍之地,居然商鋪遍地,百業雲集,真一大奇景也!”

   李綱素知王珪的憤青本性,但對他的眼光向來稱道,聞言心裏咯噔一下。“禁軍的確訓練廢弛,武備破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可戰之兵隻十之一二,是否有些誇大……”

   “一點都沒誇大,我的李相公。國朝雖歲入6000萬貫,可百萬禁軍、百萬廂兵加上三十萬邊軍便靡費過半,逢有戰事國庫必然緊張。”

   “國朝數萬官吏,加上鹽鐵茶等專司,也是極大的花費。更別提每年或多或少的時疫和旱澇,哪樣不耗錢糧。況且吏治不修,人多貪婪……”

   王珪雖沒有官身,但在國子監和幾座書院講學數十年,門生遍天下。作為旁觀者,王珪把大周的財政狀況高度概括,然後回到禁軍的問題上。

   “多數禁軍名為軍伍,實為難民耳!軍餉到士兵手中,足半已是好的。官軍家無餘財,於是從事百業,甚至倒賣軍器。”

   “若是太平年月也就罷了,可如今方臘肆虐,北方又…哎,所謂左支右絀,則危局漸進啊。”王珪是很講實務的士大夫,他把多方收集的資料交給李綱,讓李綱無話可說。

   王珪倒是沒有攻擊大周根本製度的想法,畢竟他本身也是士紳一員,隻是有些擔憂罷了。

   李綱歎了口氣,“蔡京相公和汪伯彥相公,這幾年的行事有點過了,有些碩鼠也該清理一下,禁軍也需多加整頓。北方剛剛傳來消息,阿骨打帶領兩萬多族兵和三萬仆從軍大破遼國四十萬,遼國五京已失三京,女真大屠契丹諸族。”

   王珪臉色有些發白,“那豈不是說,女真五萬破四十萬?當年的耶律也不過如此吧,萬一…”李綱也有些擔憂,但聽到這裏,隻是輕輕一笑,對王珪的憂慮不以為意。

   “不需擔心女真太過,且不說遼國實力仍在,就算女真再以迅雷之勢征服遼國,也強弩之末耳。蠻夷之輩向來如此,倒是方臘之輩,屠戮士紳,罪大惡極!”李綱從沒覺得女真是大威脅,畢竟契丹雄起,擁兵數十萬也隻是和大周拚鬥百年,各有勝敗。

   至於女真,當它是當年橫掃北方的羯族嗎?與外來的威脅相比,質疑士紳統治、竟敢起兵造反的方臘等人才是心腹大患,需以全力撲滅之。

   王珪的擔憂被李綱消解,知道了杭州知州的遭遇,他一樣痛恨方臘。“也是,是我考慮得遠了,還是方臘比較可慮。不過方臘看似越演愈烈,卻一味屠戮士紳,終難成大器。”

   “不錯,不過也需小心應對,不可大意。欽天監郎中的奏折中說,今年蘇北可能又有大災,到時災民遍地,方臘……”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