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 急報
  趙璟率先發難,緊接著大理寺卿與刑部尚書出言附和,而後吳王黨陣營搖旗呐喊,大有將潘寧當場定罪之意。雖然沛王黨處於下風,但還是據理力爭,並且深諳聲東擊西之法,極力將靈帝的注意力轉移,大肆評級吳王黨人的其他罪行。

   金華殿之中很快演變成熟悉的大亂鬥,雙方你來我往唇齒相擊,吵得獨善其身的人腦仁嗡嗡作響。

   因身邊就是諸葛暮雲,青炎有些無所事事的調侃道:“平章大人,我在金陵也不過是一年多,不知金華殿是否一直有這樣的傳統?”

   諸葛平章無奈歎息,“起初金華殿是什麽樣子,下官還真不知曉,但三十多年前入為朝官時,這金華殿每個月都會上演類似的戲碼。”

   “也真是難為陛下了,要是我成天被人這般圍著吵,早就受不了噴血了。”青炎一臉事不關己的樣子。

   “別說王爺對這些事嗤之以鼻,下官也是不喜,但兩位皇子已經是針尖對麥芒,想來隻要不出大亂子,陛下是不會出手打壓的。”

   望著兩黨中人上躥下跳,青炎將目光投向不遠處的蕭首輔身上,見其閉目養神充耳不聞的樣子,也不知在想這什麽。這讓青炎感到十分意外,如果往常的話,蕭首輔早就出言訓斥,可今日不知怎的如老僧入定。

   這時,青炎隱約聽見一絲與金華殿氣氛格格不入的聲音,隨即仔細傾聽,發現是從金華殿外傳來。

   “...報!....急報...荊州...報!”

   青炎猛然回身大吼道:“都把嘴閉上!”

   大臣們突然被這聲大吼震住,沛王黨中人正要開口卻也聽到了殿外由遠及近的聲音。

   “急報!急報!荊州急報!”一名身穿輕甲的士卒手腳並用,爬著金華殿外近百台階大聲喊道。

   殿門外的金吾衛沒有得到靈帝的命令自然不會允許士卒進入,而李翦不知從什麽地方來到了殿門處。

   靈帝聽到急報二字,臉色更加陰沉。

   “李翦,讓他進來。”

   那士卒已經是大汗淋漓喘著粗氣,但十分清楚後背上背負的東西關乎著荊州安危,當得到允許後使出最後一絲力氣跨進了金華殿,但也許是這一路下來日夜兼程毫不停歇,沒走幾步便栽倒在地。

   站在末尾的朝臣正考慮要不要上前幫忙時,便見並肩王已經來到了那士卒身邊。

   “還好,隻是力竭而已並沒有危險,李大統領,這位勇士拚上性命也要用最快的速度將消息送來金陵,端的是忠義之士,還望大統領妥善安置他。”青炎將士卒扶起交給了李翦。

   “王爺放心,李某知曉利害。”

   從士卒背後抽出代表著十萬火急的殷紅卷軸,青炎快步走回將其交給柳公公。

   待靈帝打開卷軸仔仔細細看了一遍後,眾人都感受到股刺骨的寒意彌漫在大殿縈繞。

   ‘啪’的一聲,靈帝將卷軸狠狠摔在金磚之上。

   “前日,西涼發兵十萬出武關直奔樊寧城,現在應該已經兵臨城下。”

   朝臣們聽到這個消息後都倒吸一口涼氣,發出陣陣驚呼聲。

   所有人都知曉西涼自建國以來,隻有二十多年前南下一次,在被老並肩王給殺得丟盔棄甲後,這些年裏從來沒有南下一名士卒,看來西涼人已經擺脫當年的陰影,準備馬踏南趙了。

   即使沒有經曆過那個年代,可所有人或多或少都知曉西涼的前身突厥人當年是如何的摧古拉朽,此時想到很可能要承受多年前的恐懼,心中俱是有些發涼。

   “首輔,你認為如何應對?”

   蕭首輔開口道:“回稟陛下,襄樊軍團的常備兵力有八萬人,此次敵軍出兵雖然號稱十萬,但其後必定還有援軍,所以微臣建議朝廷盡快派出王師支援。”

   “首輔大人所言極是,荊州北方並無天險,第一道防線樊寧城更是與兩國接壤,東北方向是北燕,西北方向為西涼,如果北燕再插上一腳,那荊州危矣。”諸葛平章出言附和。

   聽到樊寧城這個熟悉的名字,青炎暗自歎息,雖然在那生活了十九年裏並沒有遇到戰事,也不過是歸功於自己父王而已。荊北無險可守,北方二國隻要尋得適當良機肯定會以那裏為突破口。

   “西涼這次的主帥為太子百裏疾,此人不過才三十出頭而已,並沒有用百裏擎掛帥,看來他們是覺得勢在必得了。”靈帝冷笑道:“雖然玄策已經不在,但我南趙卻也不是任人欺淩的軟柿子,諸位愛卿覺得何人可以率領王師支援?”

   趙璟已經退回到青炎身邊,不露聲色遞過去一個眼神,而青炎緩緩搖頭,示意不要做出頭鳥。

   青炎如此做倒不是怯戰,而是想起蘇桔之前所說的話,在大婚之後的一年當中,千萬不要領軍出征,這句話一直被青炎牢牢記在心中,雖然對方沒有解釋,但青炎還是百分百相信蘇桔的話,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

   “長陵侯夏侯晟曾經作為襄樊軍團的主將,自然是當仁不讓,但其年事已高不知精力是否充足。”蕭首輔說完用餘光望著像透明人一般毫無存在感的夏侯晟。

   “長陵侯,首輔極力推薦你率領王師前往荊州,不知你意下如何?”

   “回稟陛下,如果朝廷需要老臣重披戰甲,那老臣絕對義不容辭,但如果有更好的人選,還望陛下要三思斟酌,萬一老臣誤了大事可就是南趙的千古罪人。”夏侯晟顫顫巍巍的上前說道。

   眾人見夏侯晟走的這幾步道就知曉他已經再難重返戰場,所以很多人都望著懷化大將軍史天賜的背影,當然也有少數人看向青炎。

   “愛卿的報國之心朕已經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但朕觀你好似身體有恙?”

   “回稟陛下,老臣這幾日舊疾複發,下盤很難使出力氣。”夏侯晟慚愧道:“身為臣子竟然不能保證隨時報效朝廷上陣殺敵,老臣著實有負皇恩。”

   “長陵侯不必自責,你身上的舊傷都是為國而負,朕怎的會怪罪與你。愛卿作為襄樊軍團的首任主將,定然對其了如指掌,不知你心中可有合適的人選?”

   青炎知曉這個人選一定會從自己和史天賜身上選出來,所以盡力讓自己保持自然的狀態,不希望夏侯晟這隻老狐狸注意到自己。

   “金華殿中將星璀璨,但能擔此大任的卻不出一掌之數,此人不止需要極高的聲望更要文武雙全。”夏侯晟沉聲道:“可是在老臣說出心目中人選之前,想問問諸位同僚,西涼在二十多年裏沒有發兵南下,是因為什麽?”

   眾人隻覺得這問的不是廢話麽,當然是因為老並肩王的百裏京觀,使西涼膽寒了這麽多年,要不然憑借著充足的馬源和彪悍的民風,西涼又怎能當三國之中的縮頭烏龜。

   “看來諸位同僚都沒有忘記當年的鐵盂山之戰,老並肩王如神兵天降大破二國聯軍,尤其是西涼的損失最為慘重,而現今他們發兵南下不過是因為老並肩王失蹤罷了,如果在樊寧城再打出並肩王的旗幟,相信西涼絕對會聞風喪膽。”

   在夏侯晟發出詢問的時候,青炎就已經在心中問候了對方全家一百遍,但奈何根本改變不了什麽,這老狐狸真就這樣推薦了自己。雖然知曉夏侯晟說的十分有道理,可如此一來自己很有可能再次領兵出征。

   “所以老臣鬥膽不推薦聲望經驗更加豐富的懷化大將軍,而是推薦並肩王爺率領王師支援荊州。”夏侯晟說完便緩緩退了回去。

   趙璟在一旁仔細觀察著青炎的表情,待見對方眼中閃爍著寒芒之時,就知曉其肯定是有什麽顧慮,所以不再猶豫上前一步道:“兒臣認為長陵侯此言差矣,並肩王雖然打了幾場勝仗,但其經驗並不豐富,望父皇另擇合適人選。”

   “非也非也,並肩王在金陵城下大破叛軍擒獲賊首趙艮,其後又在鎮南關殺得南邑哭爹喊娘,難道這些還不足以證明並肩王是最合適的人選?”趙驤一反常態支持自己恨之入骨之人,隻因為想跟自己弟弟唱反調。

   “皇兄這番話有些不負責任,金陵城下之時並肩王不過是率領著兩千騎兵而已,鎮南關一戰也隻是作為副將協助嶺南,其並沒有統帥數萬大軍的經驗,如果貿然命其掛帥誤了大事,這個後果又由誰來負責?”趙璟據理力爭。

   青炎心中十分感動趙璟所為,但此刻越來越多人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尤其是靈帝,雙眼緊緊盯著自己從未離開過,便知曉再不開口是不行了。

   “陛下,臣覺得自己就像吳王所說,經驗並不豐富,何況此戰關乎國運,倘若真的沒有攔住西涼大軍,那臣有何顏麵再自稱為南趙臣子,死後又有何顏麵見趙家英靈。”青炎盡量將自己說的不堪大用,隻求靈帝不要真點自己的將。

   “愛卿,你還記不記得春獵之時,朕與你說的話?”靈帝突然問道。

   金華殿中的人並不知曉此事,除了柳公公服侍在側時聽到了些隻言片語。而青炎當然將靈帝的話記得一清二楚。

   倘若你以後能與諸葛幼麟成為我南趙雙壁,那北伐中原平定天下便不再是空談.....

   “回稟陛下,臣不敢忘卻。”

   “既然如此,那愛卿可否為南趙挺身而出,或者說你有沒有決心抵擋住西涼鐵騎?”

   “臣.....臣作為趙家兒郎,萬死不辭。”

   說完這句話,青炎便將一切顧慮拋置於腦後,暗想如果自己父王在此,定然不會瞻前顧後,隻要國家有難絕對第一個站出來保土衛疆。

   靈帝臉上終於浮現出笑容,“看來愛卿真的記得朕當時說的話,也不枉朕對你給予的厚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