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南下
  京兆尹孫揆帶著千餘名丁壯進了長安。

  他之前擔任西征大軍的供軍使,忙得不可開交。長武城之役後,王師大潰,他知事已不可挽回,便策馬馳回了長安。

  丁壯都是在長安、萬年兩縣招募的,配了甲胄、刀槍,看起來倒也像那麽回事。

  事態緊急,孫揆也顧不得得罪這個、得罪那個了,先入長安,保護聖人要緊。

  他當京兆尹數年,也不是混日子的,事實上結識的人不少。尤其是那些橫行鄉裏的少年,以前一直是他重點打擊的對象,而今全部招募了起來,編為一都,火速進城。

  如果有必要的話,甚至還要帶著天子播遷,先東巡華州再說。

  長安城內的百姓還不知情,但高層已經從宮中提前得到了消息,於是紛紛準備車馬,大包小包往京兆府北邊的三原、富平等地躲避。

  也有人往南邊的藍田縣跑,離山近,方便避亂。

  而他們一跑,消息自然無法隱瞞,很快便以一種令人詫異的速度在全城蔓延。

  等到了九月二十五日,隨著越來越多的消息傳回,大部分百姓終於知曉了:神策軍涇州大敗,全軍潰散,涇師已殺向長安,欲興師問罪。

  城內一下子就亂了起來。

  當天夜裏,就有很多坊市少年蒙上臉,手持利刃,違反宵禁命令,上街縱火劫掠。

  這些人,在巢軍入長安後跟著一起搶劫。

  官軍收複長安後,繼續跟著一起搶劫。

  到底怎麽說他們好呢?潑皮無賴可能都輕了,天生的賊胚。

  平康裏之中,人心惶惶。

  趙光裔一臉晦氣地回到進奏院。

  不過出門轉了轉,打探下情況,結果就被慌亂的人群給擠得站不住腳,不得不倉皇遁回。

  進奏院內有百餘名器械齊全的武士,都是當年大通馬行的護衛。

  關東諸分行陸續關閉後,大部分人轉向河中、關中、三川一帶,還有少部分常駐長安,保護馬行生意的同時,也分出了一部分到進奏院,充作護衛。

  “趙邸官,我看這幾日就不要出門了。咱們把大門鎖上,隻留一個角門進出,靜待事態平息吧。”劉三鬥上前建議道。

  他在長安也有了不短的時日了,對聞名全城的坊市“浮浪少年”多有耳聞。

  這些人確實是個麻煩,但並不用過多擔心。

  進奏院的這百餘武士,別看都是四十來歲的“大叔”、“大爺”,但器械精良,戰陣經驗豐富,可比那些隻敢好勇鬥狠,不敢亡命搏殺的潑皮無賴強多了。

  有他們守著,進奏院確實可保無憂。但如果經常出門,難免有不周之處。

  “別鎖。”趙光裔伸手止住了,道:“聖人早已下詔勤王,算算時間,大帥的先頭部隊也快到了,可能需要我們幫忙打探消息。另外,朝廷那邊可能也會有事找來。”

  門外的大街上又響起了喝罵聲。

  劉三鬥神情一凜,下令道:“從即日起,兩隊人輪番守衛,不得懈怠。”

  “遵命。”

  “若街坊有難,能幫的也盡量幫下。”趙光裔補充了一句。

  呃,街坊好像主要是青樓女子……

  孫揆帶著千餘豪俠少年一路前行。

  又是涇原軍造反!他心中滿是無奈。

  德宗朝那會涇原軍就搞過兵變,即滻水兵變。

  安西軍出身的姚令言帶著五千軍士東出平叛,結果朝廷隻供應粗茶淡飯,賞賜也沒有,大頭兵們火了,直接擊鼓聚眾,將阻止他們的姚令言用長戈叉了出去,從滻水殺回了長安。

  天子慌忙派中官前去安撫,並賞賜絹帛。軍士們一聽每人才賞兩匹絹,更是火大,前去傳旨的中使被箭射得落荒而逃,長安遂被攻下,聖人跑路奉天。

  涇原軍,就沒有消停過啊!

  來自畿縣的豪俠少年確實比京城潑皮更能打,一路殺散兩股人之後,孫揆抵達了大明宮。

  神策軍都去哪了?他有些詫異。

  就算主力已在涇州覆滅,城內至少還有萬餘兵啊!怎麽一路上沒見到幾個?

  “孫使君。”

  “孔相。”

  孫揆在大明宮前碰到了宰相孔緯,二人相顧皆歎。

  孫揆與張濬走得很近,孔緯是知道的。

  此番西征,孫揆擔任供軍使。王師敗績,雖然他的責任不大,但若真仔細追究的話,搞不好也要吃點掛落。

  但自己又何嚐不是呢?孔緯歎了口氣,他也是支持西征的啊。

  “杜相已出京,帶著十萬匹絹。張濬被貶為連州刺史,聖人謂其無需回京,直去赴任可也。”孔緯看了看陰雲密布的天空,說道:“然亂軍並未停下,還在往京師趕。五日前邠帥李延齡快馬加急奏報,涇原軍欲攻邠州,其率軍士八千列陣,賊眾驚走,往永壽縣方向而去。”

  “永壽……”孫揆仔細回憶了一下。

  永壽離邠州九十裏,永壽東南五十裏,就是奉天縣了,當年德宗巡狩的地方。

  過了奉天,四十裏至醴泉,再八十裏至鹹陽。鹹陽離長安也不過就四十裏罷了。

  三百裏的路程,以涇原軍急迫的心情,其實要不了多久的。

  “各路勤王兵馬何在?”孫揆突然問道。

  他有自知之明,手底下這千把豪俠少年嚇唬人還行,真上陣廝殺的話,涇原軍隻需派出兩三百軍士,結陣殺來,他們就得潰散。

  能對付涇原軍的,也就隻有藩鎮兵馬了。

  “聖人已分派中使前往同、華二州,催促郝振威、王卞二人率軍入援京師。此番誰能勤王立功,便可授鎮國軍節度使、潼關防禦守捉使,領同、華二州。”

  孫揆麵現驚容,這有問題啊!

  郝、王二人,不論誰當了鎮國軍節度使,都必定有一人要失去權力,他能甘心?

  若是當場作亂,豈不比還遠在西邊的涇原軍更危險?

  這誰出的主意?還是聖人自己想的?

  “聖人亦派中使前往金州宣旨,升金商都防禦使為節度使,令李詳即刻將兵北上勤王。”

  這個還有點靠譜,但怕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孫揆看著孔緯,繼續等他說下去。二人都明白,最重頭戲的還沒出場呢。

  “已有中使前往延州,詔朔方軍入援。”孔緯道。

  “不是夏州麽?為何是延州?”孫揆不解。

  “邵樹德已駐兵延州多日。”

  “這賊子!”孫揆氣得罵了一聲。

  “山南西道、鳳翔、河中、陝虢等鎮亦有人去傳旨。”

  河中、陝虢的王氏父子真的會來嗎?孫揆不樂觀。

  興元、鳳翔二鎮,邵氏之黨羽也,且遠在西邊,入京勤王是很難了,趁虛襲占涇原的可能性倒是很大。

  朔方鎮,甚至還可能從邠寧、會州一帶出兵,攻打涇原三州。

  涇原軍不可能沒有留守兵力,但應很少,大部分人都急著來長安,沒有任何理智可言。

  唉,不管此番能否平定亂軍,涇原鎮都沒了。真是何苦來哉?鬧出這麽大一個亂子,到最後讓邵賊撿了便宜。

  “聖人在做什麽?”孫揆問道。

  孔緯看在二人同病相憐的份上,和孫揆說到現在,本不欲多言,可一看他身後那千餘豪俠少年,又暗歎了口氣,道:“正與西門宮監商議對策。”

  ******

  長安通往振武軍的通衢大道上,額外增加了馬匹的鐵騎軍停下了腳步。

  該軍五千戰兵、五千輔兵,本來有馬兩萬匹,邵樹德特意下令,從飛熊軍中抽調一萬匹馬,臨時加強鐵騎軍,令其快速趕至長安左近。

  飛熊軍在與河東騎兵的作戰中損失了一千多人,河西幕府前陣子給甘州傳令,從回鶻、粟特、龍家、吐蕃、韃靼等部族中招募新兵補全編製——新兵原則上補入輔兵,輔兵中揀選精銳之士補充戰兵缺額。

  馬匹被征調後,銀槍都就成了長槍步兵,隻能跟著大部隊一起行動了。

  而鐵騎軍則一路狂飆猛進。從駐地甘泉縣出發,隻花了三天時間,就抵達了京兆府三原縣。

  該縣南下約一百一十裏,可至中渭橋,過河再有二十裏,便是長安了。對一人三馬的鐵騎軍來說,這點距離根本不算什麽。

  邠州那邊已經傳來消息,九月二十四日,涇原軍路過邠州,欲攻州城。後見邠州軍嚴陣以待,想著死磕不值得,於是就放棄了。

  邠帥李延齡送了一批軍糧給他們,涇師收下後匆匆離去,雙方心照不宣地完成了一次交易——拿了糧草便趕緊去長安發財,勿要生事。

  下令紮營之後,折嗣裕在氈毯上攤開地圖,仔細查看。

  亂軍五天前離開的邠州,以他們的行軍速度,此事離長安應還有至少一百五十裏之遙,多半剛出永壽,進入了奉天。

  真想突擊他們一下啊!折嗣裕壓盯著地圖上幾處適合伏擊的地點。

  涇師急著進長安發財,也知道會有勤王兵馬過來,但一定不知道鐵騎軍能這麽快就趕過來。

  以有心算無心,成功的可能還是很大的。

  隻是,如此輕易就幫天子打敗了亂軍,會不會對大帥的計劃造成影響呢?

  鐵騎軍可“便宜行事”,這是大帥親口承諾的特權,但折嗣裕不傻,知道仔細權衡利弊。

  大帥此番南下就兩大目的,涇原、渭北。

  如果秋風掃落葉般擊破了涇原軍,那麽聖人下詔要求各鎮勤王兵馬返歸本鎮,豈不是作繭自縛?

  “軍使,有軍令傳來。”親兵突來匯報。

  折嗣裕一把接過,仔仔細細看了兩遍,忍不住問道:“信使可曾說什麽?”

  “未曾。”

  “李克用可真會挑時候。”折嗣裕歎道。

  代北那邊,李克用親率大軍北上,與幽州、大同聯軍四萬餘人對上。

  赫連鐸還從草原上拉來了數萬雜胡,以壯聲勢。

  李克用的目的很明顯了,在南邊以守為主,大軍北上,先擊破看似聲勢浩大,但其實多為烏合之眾的北邊威脅,然後南下對付朱全忠。

  這有點出乎意料啊!

  而且,若真讓李克用得逞,上半年那仗不是白打了麽?

  折嗣裕有預感,數月前解散的陰山行營或許要長期存在了。